王志杰,男,汉族,中共党员,现为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烈士陵园保安员。为了父亲“誓死看护陵园”的承诺,王志杰父子两代接力守护烈士英灵八十余载。他坚持不懈为烈士寻亲,72名烈士确定身份,32名烈士找到家人;他持续31年担任义务讲解员,讲好各族先辈共同抗战、共御外侮的革命历史故事,传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今年9月,王志杰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王志杰向小学生讲述烈士故事。 新华社记者 冯维健摄
位于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城东南的千顷洼森林公园,是阜城县烈士陵园所在地,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回民支队“高纪庄突围战”战场旧址,88名烈士长眠于此。
1942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战争极为艰难的一年,日军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调集重兵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五一”大扫荡。回民支队主动出击,打乱了敌人部署,减轻了冀中军区压力,自己却陷入重围。
为了突围,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声东击西,一边派弟弟马进坡带人征船架桥,作出要东渡清凉江的姿态,一边带主力向西运动到阜城县古城镇的高庄村、纪庄村。6月2日,回民支队抓住战机歼灭日军320余人、伪军100余人,一举突围。高纪庄突围战,被认为是回民支队与日军870余次战斗中“最艰苦、最惨烈的一仗”,也是牺牲人数最多的一仗,在冀中人民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突围战中英勇牺牲的88位战士,年龄最大的30多岁,最小的仅13岁。当年27岁的中共党员、纪庄村村长王梦北,含泪带领村民掩埋烈士遗体、掩护伤员。他向马本斋承诺:“司令,烈士后事请您交给我吧!”为了保护烈士遗骨,王梦北冒险看护陵园、为烈士扫墓,防止侵扰。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义务担负起讲解战斗经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
烈士墓地所在的千顷洼,是典型的沙质土地,植被稀少却风沙很大,陵墓常被沙土掩埋。每当这时,王梦北就拿起铁锨、扫把,挨个清理灰尘,重新培土敲实,恢复烈士墓原有的形状。
每当暴雨将至,王梦北都会提前在坟包上插下木棍进行标记,水退后再重新修整。王志杰自幼便跟在父亲身后,看父亲为烈士陵园清理砂石杂草、擦拭墓碑、清扫墓园,听父亲和烈士遗属回忆那些惨烈的战斗场景,时间久了,有如亲历一般。爱英雄、敬英雄的种子,早已在王志杰幼小的心灵中生根。
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补贴家用,王志杰高中毕业后就在当地的一家兽医站当了兽医。1979年,王梦北突发脑中风。知道父亲卧床后,王志杰毅然辞去工作,回家一边务农一边照料父母。
王志杰还接下了守墓的重担。此后的10多年里,他用一辆旧三轮车拉着父亲,常年往返墓地和家中。他在陵园除草、扫墓,父亲就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1993年农历七月十五,王梦北忽然叫儿子拉自己去墓地。在烈士墓前,王梦北不舍地诉说着:“以后,就让我儿子志杰来替我守护你们吧!”不久后,王梦北与世长辞。
“已经习惯了,每天不来看看这些革命英烈们,总感觉心里不踏实。”每天清晨,王志杰都要到陵园走上一遭、看上一眼。2015年,阜城县烈士陵园改建,王志杰被聘为保安员,领到自己的第一份补贴。在此之前,父子二人接力义务守墓73载,没有任何报酬,仅靠种地贴补家用。
多年来,王志杰一直有一个心结:守护着88位烈士,却不知道他们的姓名。2012年,陵园开始整修时,他决心“找到”他们,“我想为烈士们寻亲,他们应该有姓名、有原籍,他们不该被历史遗忘。”
可70年过去了,让烈士魂归桑梓,说来简单,做起来谈何容易?况且,王志杰彼时已年近六旬。
为了核实烈士们的姓名,王志杰每天上午清扫墓地,下午便赶往深州、饶阳、安平等周边县的民政局核查牺牲战士的资料。他还把为烈士寻亲的愿望刊登在报纸上。
回民支队老战士的回忆录,提供了不少信息。王志杰根据父亲生前的口述,整理出了1.3万多字的《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高纪庄突围作战亲历记》。他印刷了1500多册,赠送给前来祭扫的人们,希望能从更多人那里得到烈士的信息。
在多番努力之下,王志杰已陆续为72名烈士确定了姓名、家乡,并联系上了32名烈士的家人。“自从与一些媒体、烈士亲属建立联系后,相关信息就源源不断地传递过来,为烈士点亮了‘回家’路。”王志杰说。
“历史上,我国各民族在生产生活中有着相互帮助的良好传统,在抵御外寇时总是站在一起,团结一心。”王志杰说。从1993年起,他主动担任义务讲解员,和前来陵园祭扫的各族干部群众一同回顾革命历史。“山药窖智藏战士”“冒死背伤员”“血泪井”……父亲亲历过的故事,王志杰不知讲了多少遍,每一次讲还是会忍不住红了眼眶。在他动情的讲述中,各族军民同仇敌忾、齐心杀敌的画面跃然眼前,“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直抵人心。
阜城县委党校党史教育大讲堂,阜城中学“民族团结第一课”……近年来,王志杰和高纪庄突围战的故事渐渐走出陵园,走进大大小小的课堂。据不完全统计,王志杰近年来开展义务讲解4000余场(次),受邀前往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作报告900余场(次),直接受教育群众40余万人(次)。
“守护烈士英灵、讲好英烈故事是我的信念。现在我还能动,如果哪天动不了了,会让儿子、孙子继续下去,让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下去。”王志杰坚定地说。
(本文由记者郑涵月整理)
(编辑:马永)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