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叠翠,鉴水潆洄。广西西南部的百色市德保县,正值火龙果的丰收季节。走进都安乡凌雷村的火龙果种植基地,红彤彤、沉甸甸的火龙果挂在仙人掌一样的枝条上,格外好看。因地处“回归线绿洲”,光照时间长,凌雷村的火龙果皮薄肉厚、甜度高,很受市场欢迎。
“你们来得真巧呀,这是我们最后一批火龙果了,再晚一点就要等明年啦。” 凌雷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农定益说。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这些天他每天除了采收火龙果之外,还积极对接外地水果商来村里收购,帮助种植户卖个好价钱。
“我们的火龙果今年迎来了大丰收!” 种植户农星旸喜滋滋地说,他家的6亩火龙果是2021年种植的,今年已经迎来了丰果期,预计可收1万公斤。
走进村里,整齐漂亮的民居、干净的街道、晾晒的玉米,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田园画卷之中。村民们穿上节日盛装,在同心贝侬广场唱起高亢嘹亮的山歌:“党的政策好咧,幸福生活过起来呦。国家民委驻村书记好咧,特色产业搞起来呦。村容村貌好咧,老人们笑起来呦……”八桂大地山歌都是即兴对歌,唱出了村民心中“感恩党的好政策”的真情实感。
凌雷村位于都安乡北部,山多地少、自然资源贫乏。“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过去凌雷村道路的真实写照。曾经,基础设施差像一道隐形的网,缚住了村民发展的手脚。
1989年开始,国家民委对口帮扶德保县,让山乡大变样。尤其是近年来,国家民委派遣青年干部担任凌雷村驻村第一书记,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解决凌雷村所有自然屯通路、供水、供电以及绿化美化等问题,切实把党中央的关心关怀送到各族群众心坎上。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重在“扶志”,贵在“扶智”。结合当地特色和资源优势,国家民委的帮扶团队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吹响新一轮乡村振兴驻村帮扶的“冲锋号”:协调争取各类帮扶资金,用好中央财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建设火龙果种植基地,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同时修建了同心贝侬广场、村史馆、特色文化戏台、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便民候车亭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搭建起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阔平台。
“我们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盘活200余亩闲置土地,建成百余亩红心火龙果种植基地和50余亩黄金百香果种植基地,不断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国家民委派驻凌雷村驻村第一书记张仁明说。
在国家民委的帮扶推动下,凌雷村成立了广西德保县凌雷益农水果有限公司,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直销。2022年以来,共销售脐橙、糯米等特色农产品1.5万余件,销售额达150余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近年来,凌雷村先后荣获第五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广西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等称号。“乡村颜值持续提升,村民口袋越来越鼓,乡风民风不断向好,这些都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只有各族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政策带来的好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在心中越扎越深。”张仁明说。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