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融显和 八音共鸣——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华民族一家亲”2024新年音乐会观后
来源:中国民族报 沈利 柯书剑 发布日期:2024-01-1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华民族一家亲”2024新年音乐会现场。中央民族歌舞团供图

  2023年12月31日晚,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华民族一家亲”2024新年音乐会在民族剧院激情奏响,为首都观众献上一场大气磅礴的音乐盛宴。“中华民族一家亲”新年音乐会自2015年举办以来,日益成熟,是中央民族歌舞团每年跨年迎新极具仪式感和氛围感的保留节目,成为重要的文化品牌活动。

  一台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有机统一的音乐会

  “中华民族一家亲”2024新年音乐会演出时长约85分钟,包括12个节目和1个返场曲目,以民族管弦乐、声乐等形式呈现了多部音乐精品。整台音乐会从创作、编排、打磨提升、演出等全链条各环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突出“共同性”,实现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音乐会以具有陕北音乐风格的《欢庆序曲》开场,热烈、喜庆的曲风,让观众眼前浮现出万里神州处处灯火、中华大地欣欣向荣的景象;民族管弦乐《茉莉花》《长城内外皆故乡》经过精心编配,融合艾捷克、马头琴、热瓦甫等特色民族乐器,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享受;《长安社火》和《郎歌》则生动展示了我国西北地区过年闹社火和云南各族人民围坐篝火、庆祝节日的热闹场景;音乐会尾声部分的《我的祖国》,用观众熟悉的旋律激起大家心中的爱国热情,凝聚起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力量……

  一首首音乐作品,展示了民族音乐守正创新的传承发展,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焕发的活力和崭新气象。

  以“融”的理念 彰显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内在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音乐的艺术美感和文化影响可触及灵魂,节奏与韵律的激荡、情感与意境的表达,本质上都是个人心境的投射,是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的偾张。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场精彩的音乐会早已超越了艺术本身,而更多是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方式,润物无声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与现实生活。

  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华民族一家亲”新年音乐会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化品牌活动,关键就在于以“融”的理念彰显了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内在特质。

  首先,实现了思想理念之“融”。整场音乐会大气磅礴、欢快祥和,不仅在以往管弦乐的基础上增加了歌曲形式,更为关键的是让文艺作品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将四海之内、五方之民,追求一统、崇尚和合的思想,用艺术形式进行表达,寓岁月更迭以韵味,赋文脉境迁以基因,让共有的民族记忆生动诉说着过去,也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其次,实现了形式表达之“融”。音乐会在演出表现形式上,将传统经典节目与新创节目融会贯通,既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风范的努力挖掘,更有结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发展。在乐器搭配上,各民族特色乐器共鸣,既充分展现各乐器之长,又使它们相互成就。

  再次,实现了文化符号之“融”。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创造的共有共享文化符号是其共同的历史记忆。音乐会中,从乐器种类到曲目名称,从雅韵古风到民歌小调,很好地展示了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一曲《将军令》展示了中华诗词之美,于诗乐之中展现中华文化融通互鉴,体现“乐者天地之和、礼者天地之序”、家园乃成的“共同体”理念。音乐会尾声的歌曲《我的祖国》则是一个激活集体记忆的文化符号,用“祖国”构建和延伸“爱国”的集体记忆,凝聚各族人民对于国家民族的集体认同。

  最后,实现了精神气质之“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决定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文艺精品的气质特征。音乐会从文化底蕴上求答案,将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突出“大乐与天地同和”的“和合”文化,彰显开放包容的民族精神,用“满天星斗”的交相辉映、“百川入海”的兼收并蓄表达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信心和抱负,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欣逢伟大时代,相信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的文艺精品定会层出不穷。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歌舞团。本文系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舞台艺术展示研究”(项目编号:2023—GMI—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