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华丨如果古代有妇女节,这些女性土司可能成为模范代表!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龚乔 李然 发布日期:2023-03-0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阅读原文

 


 

  20世纪初诞生的国际劳动妇女节,又称三八妇女节,是为了庆祝对女性的尊重、欣赏和爱意,表彰女性在经济、政治及社会领域的成就,已成为许多国家广泛参与的节日。中国女性历来巾帼不让须眉,各行各业里的先进典范层出不穷。明代出现了一些杰出的女土司,如果当时有妇女节,她们很大可能成为被表彰的模范代表!

  彝族开驿领袖奢香夫人

 

  ▲奢香夫人画像。(图片来源:奢香博物馆)

  奢香夫人(1358年—1396年),彝族名舍兹,又名朴娄奢恒,元末明初人,出生于四川永宁(今古蔺),系永宁宣抚司、彝族恒部扯勒君亨奢氏之女。明洪武八年(1375年),十七岁的奢香嫁与时年二十八岁的彝族土司、贵州宣慰使(治所在今毕节大方县)陇赞·蔼翠为妻。婚后,奢香渐以贤能闻名水西各部,受到族人爱戴,被尊称为“苴慕”(君长),人称“奢香夫人”。洪武十四年(1381年),陇赞・蔼翠因病去世,时年二十三岁的奢香代替年幼的儿子,世袭了贵州宣慰使职。

  时值元明交替,明太祖朱元璋派兵进驻西南,退至云南的元朝余部与当地势力勾结,意欲借地形险要的优势拥兵自重。奢香审时度势,积极献粮通道,支持明军,还凭借宗族关系亲赴各部,对诸土酋阐明形势,晓以利害,宣以大义,有力地帮助明军进入云南,结束了云南的割据势力,促进了祖国的统一。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三十八岁的奢香因病去世,明朝加谥为“大明顺德夫人”,并赐以朝衣锦帛,墓葬按正三品的规格,结合彝俗风格营造。奢香夫人的一生短暂而辉煌,她在位期间,积极学习汉文化、改革古彝文、发展水利交通、促进文化交流。洪武十七年(1384年),奢香亲自率领各部披荆斩棘,开山凿道,历时数年,在崇山峻岭中开凿出一条长560多里的驿道。

  ▲龙场九驿路线图。(图片来源:大方民政信息)

  驿道以偏桥(今施秉县境)为中心,一条向西,经水东(今贵阳东北)过乌撒(今威宁)、去乌蒙(今云南昭通);一条向北,经草塘(今修文县境)、六广(今修文六广镇),过黔西、大方而达于毕节,与川黔滇驿道相接,从而连通四川的蔺州和永宁。沿途设九驿,分别是龙场、陆广、谷里、水西、奢香、金鸡、阁鸦、归化、毕节,被称为“龙场九驿”。

  元代贵州分属湖广、四川、云南三个行省,为三省毗连边地,山高路险,行旅维艰,与内地的交往受着很大限制,境内各地的联系也不紧密,亟待开发交通。而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在贵州的崇山峻岭里修路搭桥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奢香开辟的龙场九驿可谓意义重大:

  一是让贵州“走出来”。驿路方便了交通,贵州与全国各地驿道网络连成一气,交流得以便利。及至明正德初年,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谪居贵州龙场驿丞,他在贵州多民族文化和自身思想的碰撞中,豁然开悟出了“心即理”的心学真谛,此即著名的“龙场悟道”。阳明心学由此从贵州发端,又经由驿路传播出来,福泽整个东亚地区。

  二是将西南地区“连起来”。驿道把三省分管的地域联起来,并成为沟通滇、川、桂的桥梁,西南交通闭塞、天堑地险的难关得以化解。正所谓“九驿邮初置,三巴路已通”,“自是大道通而西南益辟”,无怪乎朱元璋盛赞道:“奢香归附,胜得十万雄兵。”

 

  壮族抗倭英雄瓦氏夫人

 

  瓦氏夫人(1496年—1555年),本名岑花,壮族,明朝归顺直隶州(广西靖西市旧州村)人,土官岑璋之女,乳名氏瓦。嫁给田州(今广西田阳县)指挥同知岑猛为妻。嘉靖六年(1527年),岑猛与其子岑邦彦战亡,瓦氏历抚遗孤数代,孙岑芝,曾孙大寿、大禄相继袭职,都因年幼,事务皆赖瓦氏主政代理。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大举进犯江浙一带,掠夺财物,屠杀居民,焚烧房屋,抢劫商船,一时间滨海数千里同时告急。朝廷征调田州、归顺、东兰、那地、南丹等五州俍兵急赴江南御倭。当时,田州正处于困难时期,岑芝已在海南阵亡,袭职的岑芝长子岑大寿年方5岁,不能掌兵事,文武土官均反对应征。此时58岁的瓦氏夫人从国家大局出发,审时度势,力排众议,毅然请缨代重孙挂帅出征,并庄重立誓:“是行也,誓不与贼俱生!”。明廷授予瓦氏命为“女官参将总兵”,瓦氏率兵从广西田州顺右江而下,经邕江、西江抵梧州,又经广东佛山北上,翻大庾岭到江西赣州,转水路过南昌、湖口入安徽,一路跋山涉水数千里至浙江嘉兴抗倭。

  ▲瓦氏领军抗倭图。(图片来源:盐城统一战线)

  在与倭寇的长期厮杀与周旋中,瓦氏夫人及其所率俍兵横扫战场,参加大小战斗数十次。其中王江泾之战歼敌1900余人,是明朝抗倭以来的第一次大捷。而金山之战最为著名:当时三千多倭寇来犯金山(今上海市金山区卫镇),将领白泫迎战,因敌众我寡身陷重围。领俍兵驻守金山卫的瓦氏夫人纵马冲击,拼尽全力突破围军,终于救回白泫,毙敌4000余人。这一段惊心动魄的瓦氏夫人沐血英姿,被载入史书:“披发舞刀、往来突阵,所乘马尾尽落,浴血奋斗而出。”

  瓦氏精通兵法,治军有方,所率领的“俍兵”勇猛善战,在抗倭战场上连连告捷,屡建奇功,为敌人所畏服,大大鼓舞了沿海人民的斗志。“花瓦家,能杀倭”的民谣在江浙沿海广为传颂,瓦氏夫人被当地百姓誉为“宝髻将军”。因抗倭有功,瓦氏夫人两次受到皇帝诏赏,被封为“二品夫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高度赞扬“瓦氏夫人抗倭”,称其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历史佳话。

 

  石柱爱国名将秦良玉

 

  秦良玉(1574年—1648年),字贞素,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女英雄、女将军、军事家,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丈夫马千乘为石柱宣慰使,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代领夫职,成为女土司,后来官至光禄大夫、忠贞侯、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提督、一品诰命夫人。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而秦良玉是作为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

  秦良玉行军治兵,号令严明,建立了一支与众不同的山地作战部队——白杆兵,秦良玉一生保家卫国,勤王平乱,戎马40余年。

  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军队包围明朝重镇沈阳,47岁的秦良玉率领数千白杆兵马和兄弟、儿子一起上前线。在大战中,秦良玉的哥哥秦邦屏英勇牺牲,弟弟和儿子身负重伤,危难关头,秦良玉临危不惧、愈战愈勇,大大挫伤了后金士气。

  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率兵攻到北京城下,京城危于累卵,朝廷诏令天下勤王。各方将领拥兵自保,唯独55岁的秦良玉踊跃响应,自备军资出战,昼夜兼程,驰援京师。京师解围后,崇祯皇帝召见了这位战功煊赫的女将军,敕封为镇东将军,并赋诗四首旌表其功。

  1644年,清军入关南下,秦良玉仍坚持忠于明朝,驻守石柱地区,守护一方安宁。73岁的秦良玉,仍想提枪上马,率军代表南明朝廷作战。因其卓越功勋和不屈精神,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清朝统治者钦佩她的忠贞气节,在编修《明史》时专门为秦良玉立传。后人评价秦良玉:以巾帼效命疆场,古所未有也,迹其忠忱武略,足愧须眉已。

  ▲秦良玉雕塑。(图片来源:风正巴渝网·重庆市纪委监委)

  土司制度始于元,盛于明,衰落于清。在明清500多年中,西南地区涌现出了一批女性土司,对西南地区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奢香夫人、瓦氏夫人、秦良玉当为其中的佼佼者,如果当时有妇女节,她们成为被表彰的模范应是当之无愧的。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三位女土司效忠中央,维护大一统,与明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密切相关。明太祖朱元璋坚持“华夷无间”“威德兼施”的思想方针。政治上,力争以德怀之;经济上,减轻徭役,修建基础设施;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同时注重对国家认同情感的引导和培育,是值得称道的。

 

  作者简介:

  龚乔,中南民族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是南方民族史。

  李然,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七个一百”项目(哲学社会科学类)人选,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


  监制|杨新华

  统筹|刘佳 康坤全

  编辑|郭晖 齐子通

  制作|胡琪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