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华丨三千年前的“雪地靴”,竟然走了那么远!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许玲玉 发布日期:2025-05-2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阅读原文

  


                

  冬日里踩进一双毛茸茸的雪地靴

  立刻能从脚底暖到心窝

  可谁能想到——

  三千多年前,生活在青海河湟的先民

  早就拥有了自己的“高原限定款”

  靴子作为“胡服”的典型元素传入中原

  一般认为始于战国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

  而柳湾墓地条纹彩陶靴的发现表明

  短靿靴的雏形在青海河湟地区就已存在

  甚至早于北方草原

  在青海省博物馆的展柜内

  一只微缩版的条纹彩陶靴静静陈列

  熟悉的美拉德配色

  (注:源于食物加热褐变的暖棕色调)

  古朴中透着几分不动声色的时尚

  像极了今天人们所穿的雪地靴

图片

  ▲出土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柳湾遗址条纹彩陶靴,距今约3600—2800年,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古老、最成熟的靴子造型。(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黄河出星宿 万水下昆仑

  三千多年前,居住在黄河之源的先民

  靠着这样一双结实耐寒的靴子跋山涉水

  走出河湟谷地

  走向更广袤的大地

  向北去,他们遇到马背上的族群

  金饰在阳光下闪耀,弯刀缀满绿松石

  当醇厚的马奶酒入喉时

  年轻的河湟人第一次懂得

  美可以如此奔放不羁

  向东行,连片的高大屋檐撞进视线

  市集内,指尖滑过的冰凉织物

  竟比家乡最柔软的兽皮还要轻盈

  “阿妈应该喜欢这个名叫‘丝绸’的东西”

  年轻的河湟人心想

图片

  ▲AI制图

  江河牵东土,山川通西陲

  在这片连通东西的纽带之地

  靴子走过的地方,向四面八方延伸

  从羌中道到唐蕃古道

  从青唐道到茶马古道

  一条条道路从草地与河谷间浮现

  成为连接中原与西域的蓬勃动脉

  博物馆内

  一枚色彩明亮的“狼噬牛金牌饰”

  闪耀着野性的光芒

  那是汉代匈奴人在青海活动的印记

  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动物搏斗的张力

  成为汉代北方游牧文化进入河湟的有力见证

图片

  ▲出土于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的“狼噬牛金牌饰”。静谧繁茂的树林、凶猛搏击的狼和牛,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生动画面。(图片来源:青海省博物馆)

图片

  ▲东汉西海安定瓦当,发现于西海郡故城内。瓦当直径17厘米,细泥灰陶质,上有“西海安定元兴元年作当”铭文。(图片来源:青海省博物馆)

  璀璨金饰旁,瓦当上“西海安定”四字如钟

  那是两汉的誓言,也是边地的呼唤

  公元4年,王莽怀“四海归一”宏愿设西海郡

  东汉再修故城,瓦当始铸

  在屋檐下见证汉风与羌地的交织与碰撞

  路与路交错成网,风与风交汇成歌

  商队驮来茶叶,换走盐巴和经书

  唐卡色彩斑斓,银器錾刻异乡纹样

  那些看似偏远的驿站与关隘

  却是多元文化彼此理解的中途之地

  正如青海省博物馆的结束语所写:

  “青海历史最重要的篇章其实是

  青海以外区域的各种力量在此地冲撞交融时

  青海承担了怎样角色和发挥了哪些功用

  亦即青海的历史‘不在’青海”

图片

  ▲唐羽人瓦当,青海民和川口镇出土。这种题材的瓦当在唐代并不多见,羽人形象应为西亚文化在青海的本土化。(图片来源:青海省博物馆)

  她是纽带

  联通农与牧、佛与道、中原与高原

  她是节点

  开放地接纳,悄然地引导

  在相遇中保有自我

  在融合中生出新意——

  这便是青海的气度,也是她的命运

  今日,那些静默的器物依旧伫立:

  连臂踏歌的彩陶盆

  与今日仍在跳的“锅庄舞”遥相呼应

  展翼欲飞的瓦当羽人

  仍在做着西亚和大唐相遇的绮梦

  它们如同回音,将古老文明与当代青海紧密相连

图片

图片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宗日遗址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距今5000多年,生动描绘出一幅原始人群集体舞蹈的场景,与今天的“锅庄舞”相似。(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大漠 草原 雪山

  花儿 唐卡 青绣

  共同绘就了大美青海、人文河湟的图景

  沿着这条代代相传的脉络追索

  新时代的青海正以登高望远的精神气魄

  铿锵前行!

  


  监制 | 闫   永  肖静芳 

  审核 | 清   风

  统筹 | 王彦龙

  责编 | 才丽媛

  制作 | 郭欣欣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