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第五届“一带一路”与亚洲佛教文化国际论坛暨八思巴思想学术研讨会举行
来源:中国民族报 记者 俞灵 发布日期:2022-07-2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第五届“一带一路”与亚洲佛教文化论坛暨八思巴思想学术研讨会于7月18日在线上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艺术研究室承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沿线国家的优秀文化不断相互交融与影响。佛教及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也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传播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郑筱筠在致辞中指出,论坛再次聚焦“一带一路”与亚洲佛教,旨在通过持续不断的深入研讨,阐释亚洲佛教文化交流、发展的历史机制和规律,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力求以“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佛教文化研究为交流纽带,搭建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动世界文明的融通互鉴,为构建新时代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新境界发挥积极作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论坛主旨发言立足国际、国内学术发展前沿,从不同角度讨论、研究佛教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发展和传播。在分论坛中,与会学者围绕“一带一路”与亚洲佛教、八思巴专题研究、关公专题研究、宗教艺术专题研究4个专题进行研讨,并展开热烈讨论。

  八思巴是我国元朝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顺应历史潮流,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创制文字、翻译经典,促进汉、藏、蒙古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他“学富五明,淹贯三藏”,不断变革萨迦派乃至影响整个藏传佛教的发展,推动了藏传佛教中国化。

  哈斯巴特尔来自河北承德观音寺,是承德佛教协会副秘书长,他表示,“八思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封为国师的藏传佛教领袖,他用自己的智慧赢得忽必烈的尊重,奠定了藏传佛教在元朝的地位。”

  “八思巴不仅是萨迦派的一代宗师,也是藏族历史上一位政治家、佛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同时又是五台山藏传佛教的开创者,为文殊信仰的传播作出了贡献。”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五台山研究》主编崔玉卿说,八思巴还把西藏的建筑技巧、雕塑艺术和大量的梵藏经典传播到内地,又将内地的印刷术、戏剧艺术传播到西藏,促进了民族间、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在中国历史上,关公是唯一被儒、释、道三家崇拜的神,关帝信仰研究一直以来是海内外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涉及历史、文学、戏剧、美术、建筑、民俗及宗教等多个研究领域。关公文化遍布中华大地乃至世界华人居住的国家和地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文化资源。

  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的琉璃庙已经有260多年的历史。北京修实公益基金会在琉璃庙镇琉璃庙村开展扶贫项目的过程中,发现围绕该庙的关公文化和历史故事是构成当地民众文化记忆的重要内容。“我们启动‘口述历史·追忆琉璃庙曾经的光影’项目,希望通过访问村民、收集资料、挖掘琉璃庙村的历史文化,铸牢当地民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北京佛教居士林副秘书长李彤和北京修实资产管理公司办公室主任李林娜分享了他们的田野调查与思考。

  关公文化在中原地区形成之后,逐渐在边疆民族地区传播和发展,这是各族文化融通互鉴的历史事实。“据统计,在我国56个民族中,具有关公文化传统的民族有20多个。因此,可以认为关公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遗产、共享文化符号、共有精神财富、共认价值体系。”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特日文巴雅尔说。

  论坛收集学术论文50多篇,来自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60余名中国学者参与本次论坛,日本、蒙古国、尼泊尔、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的专家也应邀参会。论坛通过回顾阐释亚洲佛教的历史、分析其现状与展望未来,力求以佛教文化为纽带和媒介,进一步推动亚洲地区各种文化间的交流与相互理解,为促进亚洲地区的文化融合与文明互鉴起到积极作用。

  “本次论坛的举办,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互鉴’重要讲话的重要实践,是建设宗教学‘三支队伍’的重要实践。”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王兵说。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强调,建设“一带一路”必须“要深化人文交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第五届“一带一路”与亚洲佛教文化论坛的召开,正是推动人文交流的具体举措。“在文化交流日益广泛和便利的今天,专家学者有必要系统整合亚洲佛教文化,重新梳理亚洲佛教文化,从而起到互鉴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艺术研究室主任嘉木扬·凯朝说。

《中国民族报》(2022年7月26日 7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