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左上:展位佛造像。中间:营造空间中的佛塔模型。左下:文创产品“宇宙大觉者”与“静思钟鼓”。田亮摄右下:展位工作人员调香。(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中国厦门国际佛事用品展组委会提供)
近日,2022中国厦门国际佛事用品展览会举行,现场设置十大展区,包含了佛像雕塑、香品香具、寺院建筑、佛堂供具、工艺礼品及国潮文创、僧服绣品、禅意饰品、素食有机产品、书画音像等,并同步在线上平台推出多品类产品,以“线上+线下”“传统+现代”的方式,呈现一场佛教文化的视觉盛宴。
造像:弘扬匠心之作
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佛造像是一个特殊的艺术门类,体现了中国古代雕塑技艺与精神信仰的高度融合。伴随着佛教的传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下,中国佛造像逐渐发展成为包含中国文化艺术内涵,同时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地域风格的艺术瑰宝。中国佛造像是文明交流的有力物证,是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典范。
展会现场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各派的佛造像艺术精品,如福建莆田木雕、泉州木雕、惠安石雕,浙江东阳木雕、天台山干漆夹苎佛像、宁波陆埠佛像……工匠们用石雕、彩(泥)塑、木雕、铜铸、瓷塑、绣像、干漆夹苎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生动呈现佛造像的艺术之美。有以“悟道·涅槃·成佛”为主题的三世佛系列,以“玉女成佛”“化城喻品”为主题的柚木浮雕,以“刚柔并济·鉴古知今”为主题的风化木与铜雕的普世如意,以“石与生活美学空间”为主题的佛像石雕……种种匠心工艺,展现了我国当今卓越的造像制作工艺。
添香:传承千年之韵
自远古祭祀之礼开始萌芽,中国的香文化经历了春秋佩香、汉代和香、盛唐用香、两宋燃香、明清品香的历史沿革与变迁。民间广泛采用香料来增香除臭、驱虫辟秽、防治疾病。绝大多数的香料本身就是药材,如沉香、檀香、丁香、木香、肉桂、菖蒲、龙脑香(冰片)、麝香、降香、安息香、甘松香等。用于治病的香品,也称为“香药”,是“佛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佛事活动中,焚香、上香几乎是必有的内容。从日常的诵经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会、水陆法会、佛像开光、传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动,都少不了香。佛教中因香而有的仪式与名词术语也特别多,如信众入寺礼佛燃香,被称为“香客”;携香入寺礼佛之行被称为“敬香”或“进香”;信徒进香所施的钱被称为“香资”;寺庙的信徒众多,即以“香火鼎盛”来形容;僧人做法事首先必唱《炉香赞》。佛教的香文化十分丰富,已成为我国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香文化悄然复兴,赏香、添香、熏香文化慢慢走入年轻人群体,甚至成为潮流。
香品香具展区种类齐全,有来自福建厦门翔安马巷、福建永春、广东新会小冈和台湾等地的香品,也有产自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等世界各地的名香。种类囊括了檀香、沉香、藏香、果香等,香炉、香插、香具款式多样。
本届佛事展特设的“初夏·雅集”,邀请了数家制香企业至现场进行古法篆香、隔火熏香、中华香礼等多种香道表演,并邀请“華道家元池坊·厦门松风教场”带来主题为《“花生万象”池坊立花、生花、自由花》的讲演会。
文创:传递禅意生活理念
本届展览堪称国潮文创大集,荟萃了海量国潮文创精品,以一种接地气的方式推广国风、国潮,尽显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手工艺品展览区艺匠云集,精品荟萃。现场有超50个门类的手工艺品,除传统的金属器、脱胎漆器、青白瓷、竹木雕、石雕、刺绣外,还有雕漆、螺钿漆器、瓷绘、剪纸、衍纸、竹编、苗绣等极具特色和看点的手工艺产品。国潮文创区展出香炉、香品、香囊、小佛像、珠串、挂件、素食产品、僧鞋、文创布包等,将传统与创新的元素相结合,是创新国潮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之作。
一家文创企业的展品有创意摆件、茶饮、服饰、书籍等,传递禅意生活理念。创意产品“宇宙大觉者”雕塑,由类琉璃材料雕刻而成,有不朽之意,雕刻佛陀左手托着杯皿、右手抚摸地球、下浮一片祥云,寓意广种福田、抚慰人心。产品“静思钟鼓”的钟和鼓都嵌刻在一个大菩提叶中,大菩提叶又分为24个小叶脉,意指24个节气、24个小时,寓意人们要在时节的轮转和时光的流逝中,珍惜时间、修炼内心……众多简约设计和独到创意的产品,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和体验。
寺院建筑模型:展现佛教中国化实物
寺院建筑展涵盖规划设计、园林景观、保护修缮、彩绘壁画、新型材料等。一家展位上,VR(虚拟现实)寺庙实景演示吸引不少观众争相体验。展位利用VR影像技术,逐一呈现雷峰塔、香积寺、龙泉寺、一片瓦禅寺等十余座寺庙。千里之外,观众即可“云”观寺庙实景。
其中的特展“营造空间”,以“塔”为题,分中国代表性塔图谱、塔模型展示、建筑构件三大板块,为观众展示我国有名的塔的建筑模型,如福建泉州开元寺的仁寿塔、广东韶关南华寺的日光塔、陕西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等。伴随佛教的中国化,佛塔样式也逐渐由覆钵式塔变为亭阁式塔、楼阁式塔,又由楼阁式塔衍生出密檐式塔,形成多种中国样式的佛塔。这些历史悠久的佛塔不仅承载佛教的文化和历史,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情况,并展现出匠人在建筑、雕造、木工等方面的高超技艺。
展会期间,还举办了“寺院建筑与设计展系列论坛”,主题包括《川渝地区佛教建筑保护与修缮设计的时间思考》《原生·寄生·重生,佛寺建筑的适应性进化》《大国之器——新时代寺院与文旅建筑的铜工程应用》等。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福建省宗教中国化研究中心)
《中国民族报》(2022年7月5日 7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石建杭)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