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一环汉藏佛教文化的互动和交融
来源:中国民族报 记者 吴艳 发布日期:2022-06-2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6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学术活动周第9讲——“论宗教艺术的中国化”线上讲座举行,300余人参加。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研究员罗文华以14—15世纪以来汉藏佛教绘画艺术的交融为主题,以大量珍稀文献材料为基础,从5个观察点剖析了汉藏佛教文化交融的多层次和多元化。

嘎里嘎尊者 明永乐时期作品

  第1个观察点是元明清三代汉传佛教罗汉绘画对藏传佛教罗汉唐卡艺术持续而深入的影响。宋代到清代晚期,汉传佛教的罗汉绘画不断进入西藏,藏传佛教在不同时代对其进行模仿和改造。藏传佛教罗汉画中,只有一小部分罗汉可以通过持物被准确辨识。这一点是受到汉传佛教罗汉画的影响,与藏传佛教重仪轨、严格遵守图像记载的做法不同。丰富的自然风光、人物、装饰等,这些汉传佛教绘画中的模式化元素被元明清时期的西藏工匠变形、移植、重组、创新,形成融合汉藏艺术风格的新作品。西藏唐卡的勉唐画派、钦孜画派、噶玛嘎孜画派,都是在以罗汉、财宝天王等为主题的汉传佛教绘画的艺术风格熏染下创立发展起来的。藏传佛教的罗汉画并不是对汉传佛教罗汉画的照搬和复制,其中加入了藏传佛教对罗汉的不同理解,进行改造后形成自己的罗汉系统。汉传佛教里有十八罗汉,而藏传佛教中只有十六罗汉。罗文华举出了几个例子:明永乐时期的“嘎里嘎尊者”绘画的西藏仿作在周边加入了无量寿佛的形象;西藏大昭寺的元代罗汉唐卡应该是对元人宣梵雨花图的模仿,但将元人宣梵雨花图中的自然风光替换成人像等,把背景替换为藏传佛教喜欢使用的大红色;西藏17世纪半托迦尊者图是对汉传佛教“伏虎罗汉”图的模仿,但图像中以孔雀代替了老虎,加入了藩王形象,却又保留了因害怕而躲在门缝里偷看的侍者形象。

嘎里嘎尊者 西藏16世纪仿作

  第2个观察点是乃宁寺永乐旃檀佛像绢画唐卡与藏地画师的改造。该唐卡保存在江孜东南10公里处的乃宁寺,画上有汉文和藏文的“大明皇帝御制旃檀佛像赞”,是明代宫廷的绢画唐卡。在佛像左右上方绘有祖师像,这是藏地画师对原作的加工改造。著名考古学家宿白认为这幅唐卡可能是永乐十一年宫廷赏赐的。西藏对宫廷来的画作在保护的同时也进行改造。

旃檀佛画像 明永乐

  第3个观察点是关于财宝天王的两种汉藏交融图像模式。财宝天王,也称“多闻天王”“库贝罗”等,是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天王。受于阗古国的影响,财宝天王的信仰在唐代十分流行,他作为战神出现。西夏和元代,在藏传佛教里,财宝天王逐渐演变成护法神、财神。一幅私人收藏的13世纪绢本设色的财宝天王画中,财宝天王骑着蓝色狮子,画面中出现了中原的风雨雷电四神的形象。夏鲁寺护法殿的财宝天王画中出现了汉装女性与倒财宝的壮汉(或童子)形象。学界对江孜白居寺吉祥多门塔的财宝天王画中出现的汉装男女俗人像有几种不同的说法,经考证应该是财宝天王的父母。只在史料记载中的财宝天王父母如何会以汉装的形象出现在绘画中,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多闻天王 15世纪上半叶

  这些汉藏结合式图像模式都展现出汉藏文化交融的特点。西夏至元代,在河西地区出现了汉藏结合式的财宝天王与八大夜叉大将的独特组合。几乎与此同时,西藏出现了另外一种汉藏结合式的财宝天王图像模式,逐渐成为汉藏交融艺术的主要题材之一。

  罗文华特别强调,藏传佛教不断吸收改造汉传佛教艺术并形成自己的风格与样式,但又会有作品送入汉传佛教地区和宫廷,影响内地的艺术风格。所以说,它们之间的影响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第4个观察点“从景泰写经到成化、正德唐卡”就是很好的证明。故宫博物院藏的一套明代《甘珠尔》,其中的《般若一万八千颂》藏文经名和标点符号用沥粉堆金工艺制成,标点符号上用汉文刻着“大明景泰七年造”。清朝的《秘殿珠林初编》也记载,宫中确曾藏过一套景泰年间抄写的《甘珠尔》。说明这套《甘珠尔》应是崇信藏传佛教的景泰帝为祈福、祈寿所造的大藏经。这套《甘珠尔》的五块佛帘不仅有五种不同的图案,而且与五方佛的色彩相应,即白(毗卢佛)、绿(不空成就佛)、黄(宝生佛)、蓝(阿閦佛)与红色(无量光佛)。这也是明显的藏传佛教特色。

大明景泰七年造《甘珠尔》中的《般若一万八千颂》

  明成化、正德时期,藏传佛教在北京影响深远,宫廷出现很多汉藏风格交融的唐卡。一幅布本设色多闻天王唐卡上有题记“大明正德十年九月二十四日大护国保安寺大□法王领占班丹发心造施”。画中主尊多闻天王是藏传佛教风格的,其周围云中的形象则像是汉传佛教水陆道场中的人物。

  第5个观察点是汉藏交融艺术的外溢。汉藏佛教绘画艺术的交融在14—15世纪达到一个高潮,这一交融对藏传佛教艺术的本土化有很大影响。汉藏交融的艺术不仅影响青藏高原和内地,还影响到周边国家。当时在西藏工作的尼泊尔工匠经常利用旅行机会四处采样,画出样本,以便今后使用。尤其是一些他们不熟悉的汉藏交融题材的图样经常被采样,如财宝天王画里的汉装人物、15世纪后藏传佛教艺术里经常能见到的龙的图像等。

尼泊尔画工白描的财宝天王画样 16世纪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王志远说:“中国的佛教文化和艺术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包含了信仰佛教的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和这些文化特征互相交融影响形成的新的文化特征。汉藏佛教文化的互动和交融正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一环。中国的佛教文化还影响到日本、越南、朝鲜半岛等国家和地区,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图片由罗文华提供)

《中国民族报》(2022年6月28日 8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