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之一华岩寺古籍善本修复中心,“80后”古籍修复师隆莺芷和她的同事各自伏案,屏息静气,手握毛笔,小心翼翼蘸着糨糊,将薄如蝉翼的修复用纸填补到古籍书页的破损处。
在修复师的巧手下,“沉睡”的古籍“重获新生”。
华岩寺藏经楼修建于康熙年间,藏有5万余册古籍,最早的古籍可追溯到400余年前。除了佛经以外,还包括大量的儒家经典、道教书籍、诗词文集,乃至医药、算术、地理、历史、方术甚至小说话本等,种类繁多,内容广博,是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
去年9月,隆莺芷在四川大学攻读古典文献学博士期间,因课题研究多次到华岩寺查询资料,之后决定来这里工作。
“古籍整理与修复的工作虽然小众,收入也不高,却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隆莺芷说,破损的古籍尘封了岁月,古籍修复师们将其修缮完备,才能让历史重现,让文化传承。
华岩寺方丈道坚法师介绍,寺藏古籍约一半以上因虫蛀、霉蚀、老化、缺损等病害需要修复。2010年,华岩寺正式启动古籍字画拯救工程。
“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珍贵的典籍,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讲座和招募志愿者等方式提高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道坚法师说。
在隆莺芷对面桌的是修复中心最年轻的古籍修复师,今年28岁的宋阳。他来自山东,大学时学的是数学专业,毕业后曾从事精算师的工作。之后赴英国留学,学的是眼下最热门的“人工智能”。
从小受家人的影响,宋阳对古典文化非常着迷。去年年底,宋阳偶然从网络上了解到华岩寺正在招募古籍修复师的消息,便欣然来到重庆开始接受古籍整理与修复相关的培训和工作。
修复古籍,可以与古人对话。宋阳说,以前的工作只是一份工作,在这里做的才是内心喜欢的事情。在宋阳看来,这是一个与古籍面对面交流的绝好机会,在史海遨游的阅读体验,总能感知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华岩寺古籍善本修复中心参与古籍整理和修复工作。他们有的是重庆各大高校的教师,有的是北上广的办公室文员,还有特意从外地赶来的志愿者。
“古籍修复工序复杂精细,有多达几十道流程,一天甚至修复不了一页,我们希望有更多人关注和参与。”隆莺芷说。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石建杭)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