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在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中,佛教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回溯历史,那些托身万里海波,把生命置之度外的中国传法僧、日本求法僧的事迹,使人感奋不已。鉴真、隐元、最澄、空海、荣西……他们是民心相通的传播者、人文交流的促进者,为中日文化交流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公元9世纪,一位名叫圆仁的日本僧人来到中国,他穿越7省20余州60余县,历时近10年,以日记的形式并用汉文写成了《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游记》一起,被誉为“古代东方三大游记”。
唐代是中日两国政府和民间密切交往的鼎盛时期,从7世纪起,日本政府便不断派遣使节和僧俗学人来唐学习文化制度、科学技术以及宗教风俗等。838年,圆仁以请益僧(在本国已学有专长,带着疑难问题来寻解的僧侣)身份,跟随日本第十八批也是最后一批遣唐使入唐求法。这时距鉴真东渡日本已经大约过去了100年。在当时的日本,要想成为得道高僧,到中国深入学习佛法教义似乎是一条必行之路。
圆仁随团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到达中国后,便开始寻访名寺古刹,他将求法巡礼途中的所见所闻事无巨细地记录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中。《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共四卷八万余字,详细记录了圆仁入唐后,经扬州、山东半岛到达五台山、长安,再从长安返回日本的经过。内容极其丰富详实,涉及唐文宗、武宗、宣宗的朝政史事、地理建筑、水陆交通、丰灾气候、风俗民情、市贾物价以及与日本、新罗(今朝鲜)的关系等,特别是对求法经历和佛教等事件的记载更为详细,不仅是研究中、日、朝佛教史和关系史的重要史料,而且对于研究晚唐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等也有极大的帮助。此书珍藏于日本京都教王护国寺,被视为国宝。
从《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记载中可以发现,在圆仁的求法巡礼途中,有3个地方对他的帮助最大,影响最为深远。
暂栖赤山法华院。根据记载,圆仁抵达扬州后,始终未能得到通关文牒去天台山求法,只好怏怏地跟随使团船队回国。在返回日本途中,因恶劣天气影响,圆仁乘坐的船队被迫在赤山湾(今山东荣成石岛湾)靠岸。圆仁上岸后,受到赤山法华院僧人和当地百姓的热情接待,后请他们到法华院休整。该寺属天台宗一系,是新罗重臣张保皋所建,当时寺中有新罗僧人20余名。在滞留法华院期间,圆仁积极参与讲经、诵经等活动,与那里的僧众一起研究佛法,据说圆仁的汉语也主要是在那里学习的。初到法华院,圆仁结识了一个叫信惠的新罗僧人,他曾到过日本,通晓日语,给圆仁做翻译,消除了他语言上的障碍,法缘宗谊使圆仁倍感亲切。也是在那里,圆仁听新罗僧人圣林说著名的天台山住持志远和尚正在五台山传天台教义,于是一改去天台山的初衷,果断决定去往五台山。于是,赤山法华院从此便成为中、日、朝三国佛教徒友谊的历史见证。在法华院僧人和百姓的帮助下,圆仁最终获得了通关文牒,走上了他的朝圣之旅。等到圆仁入唐求法后再次回到法华院时,法华院已因“武宗灭佛”而被完全毁坏。圆仁能够得以顺利在中国求法乃至最后成功回国,都要归功于法华院和新罗人的帮助。为了纪念他在中国法华院的日子,圆仁返回日本后,指示弟子建造了赤山禅院。同样,为纪念圆仁法师,中国也建造了赤山禅院。
朝拜五台山。圆仁日记记载,他在五台山巡礼求法的两个月里,遍访了五台山的名寺和灵迹,参加了各种法会仪式,拜见了志远和尚,并听其讲经说法,学习佛教义理。同时,圆仁还师从当地名僧学习天台宗、密宗教法,受益颇丰。另外,圆仁在大华严寺抄录了当时日本未有的天台宗经论,绘制了天台大师画像,记述了竹林寺的斋礼仪式和赞文,特别是抄录了净土四祖法照国师撰写的《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从而将法照创立的“常行三昧”净土念佛法门传入了日本的比睿山,对日本净土信仰和佛教风俗产生了重要影响。五台山的佛寺建筑也给圆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本比睿山延历寺的古建筑布局就参照了五台山佛寺的建筑风格,尤其是圆仁法师主持修建的文殊楼,不仅模仿了五台山大华严寺菩萨院文殊堂的样式,而且其所用的台基、灵石、柳木等,都是圆仁从五台山带回去的。一同带回去的还有天台经论及其他经论34部共37卷,其中唐麟德年间西京会昌寺沙门会赜撰写的《清凉山略传》一卷,极其珍贵。
求法长安。离开五台山后,圆仁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长安。到达长安后,他看到了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这对他写成《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有着很大的影响。圆仁在长安学习生活了5年之久,除了参加一些重要的佛事活动,大部分时间用来向大兴善寺、青龙寺、大慈恩寺、玄法寺、醴泉寺等寺庙的唐朝或印度高僧学习佛法和请教疑难问题,并在高僧的指导下学习梵文。在此期间,他还抄写最新翻译出来的佛经,收集各种教法经论章疏584部802卷,向密宗高僧学习绘制密宗金胎两部曼陀罗画像,并收集其他诸尊曼陀罗、高僧画像、舍利、道具等 59种。在长安游学期间,圆仁的佛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不仅实现了多年来的求法夙愿,而且与中国僧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作为日本佛教史上著名的“入唐八家”之一的圆仁,用自己在中国的所学推动了日本佛教的发展特别是天台宗的兴盛,也因此奠定了他在日本佛教界的崇高地位——日本天台宗三祖,卒后获日本天皇赐慈觉大师谥号。同时,他带回去的唐文化,对日本的语言文字、文化艺术、民俗信仰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圆仁入唐求法、不断精进的精神和对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贡献,历来得到高度评价。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评价说,圆仁是古代佛教、文化和友谊的一位伟大传播者,是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史上和友好关系史上一位名垂千古的高僧,是日本入唐高僧中贡献最大的一位。
每年的4月14日,日本、中国约80家寺院都会同时鸣钟纪念圆仁法师诞辰。为了追寻圆仁法师的解行风范,从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美裔日籍学者、前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的夫人阿南史代,前后多次、历时20年,沿着当年圆仁走过的足迹踏古访今,寻访圆仁笔下寺院、佛塔、村庄、河流、百姓在历史长河中的盛衰变迁,探索中日佛教法乳一脉的法缘亲情,重温和体味圆仁入唐求法的心路历程。2006年1月,阿南史代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友谊馆举办了题为“追寻圆仁的足迹”摄影展,详细展示了她沿着圆仁入唐求法的足迹探古访今所拍摄的125张照片。
圆仁的求法经历和《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让我们再次认识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中日两国人民相互学习、彼此尊重、亲仁善邻的文化交往史,对于当今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当代宗教研究所)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石建杭)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