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这要求我们,作为教师,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做好学生成长的筑梦人。
从教27年来,我始终倾注热情,以初心筑梦,以使命育人,努力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和圆梦。
育人重在育心,立德方能树人。我教授的是法学专业学生,要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法治人才,就必须德法兼修,坚持法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让法治精神根植学生心灵深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做好课程思政显得尤为重要。
积极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在教学、科研、担任研究生导师中,我努力做到既发挥高校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又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课堂上,我利用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分析热点案例,让学生感受法律从业者的责任与担当。
补约小强是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的学生之一。他是一名来自四川凉山的彝族学生,毕业时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做律师。补约小强说,凉山州有很多地方连一名正规的律师都没有,因此,他要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家乡建设作贡献。
教育是一门艺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用匠人之心培养时代“工匠”。
根据全面依法治国对应用型法治人才需求量大这一现状,我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摸索出“案例对抗-问题解析”式教学模式,将讲授课堂变成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培养的课堂。学生不仅要面对真实的案例,还要以检察官、律师的身份“真刀真枪”地对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法律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备受学生欢迎,看着学生们从学期初的稚嫩、胆怯,到学期末的自信、娴熟,我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学生的勤奋好学同样激励着我。每次期末考试后,我的工作并未结束,我还要给每位学生做试卷分析。虽然这大大增加了我的工作量,但这对学生熟练掌握知识、查漏补缺极为重要。一位学生在收到我的分析后,给我发来信息说:“感谢老师如此详细的分析,令我茅塞顿开,收获颇多。”
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
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离开父母在外求学,这个时候,老师的一句鼓励、一个帮助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因此,上课前,我会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告知学生,学生遇到困难时,我及时给予帮助。同时,我给所有学生承诺“终身提供技术支持”,我经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毕业学生的咨询信息,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方面的问题,我都会不遗余力地帮忙。
20多年来,我的一批批学生走向法治实践,他们有的坚守西部,有的扎根基层,让群众更好享有公共服务,他们每一个人都在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教师是平凡的,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也是平凡的,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平凡铸就了伟大的师魂。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