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泉州送全“福”
来源:福建日报 记者 王敏霞 黄琼芬 发布日期:2022-02-1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15日,在泉州府文庙广场,“虎年福见·世遗泉州:我在东海送全福”主题“福”文化活动热闹上演。

  作为泉州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元宵节,今年在省委宣传部指导下,泉州市开展了世遗送福、传福、述福、祈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无论是传统的木偶戏《闹元宵》、新编南音《凤打梨》,还是非遗体验、民俗快闪等,都显示出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都是满满的乡愁,家乡的变化实在太大了!”美国福建海外联谊会会长杨文田离开泉州30多年,今年第一次有机会再体验原真的闽南年味,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接下来,我要再次走透泉州的街巷,把所见所闻告诉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和大家一起参与到家乡的发展建设中来。”杨文田说。

  “泉州有特色的美食和丰富多彩的节日民俗,这座世遗之城的文化包容性让我印象深刻,不同的宗教、文化和谐共存。”来自也门的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的留学生马森告诉记者,来泉州快两年,他已经深深爱上了这座城市。

  “福”文化在泉州源远流长,和这座千年古城相生相伴。清源山老君岩、九日山祈风石刻、泉州府文庙、泉州天后宫、泉州开元寺等世遗景点不仅代表了泉州城市的海丝文明,也表达了泉州民众祈愿过上幸福生活的淳朴念想。在泉州,以“福”字命名的“福地”遍布全市,有600多个,祈福盼福、崇福尚福的习俗活动渗透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深厚的特质底蕴和历史传承的泉州“福”文化,已经成为闽南文化、海丝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

  闹花灯是泉州元宵节最重要的民俗。当天的泉州中山路,可以说是“月牵古塔千年影,虹挂长街十里灯”。“闹花灯,就是‘福’文化的典型代表。”泉州民间文化学者洪泓说,泉州话“灯”和“丁”同音,闹花灯寓意“人丁兴旺”,所以家家户户都要挂花灯祈福纳福,一盏盏花灯闪耀着平安、快乐、健康、美满,照亮了老百姓新一年的添丁发财路。

  “台湾的元宵节也是团圆的节日,也有闹花灯的习俗,几乎和泉州一模一样,真的是文缘相通,十分亲切。”来自台湾的吴妘蓁嫁到泉州两年了,留泉过年的她拍了很多闹元宵的照片发在朋友圈与台湾的亲友分享。

  当天,泉州中山路上的民俗踩街活动吸引了很多人观看。“我小时候几乎每年元宵节都会看到踩街表演,今天特意带孩子来感受一下泉州的非遗文化。”市民陈娇娇说,醒狮送福、大鼓吹、拍胸舞、火鼎公火鼎婆、大鼓凉伞等非遗民俗表演让人大饱眼福。

  夜色渐深,花灯漫古城。很多人携家带口,畅游在璀璨灯河。这一延续了千年、独属于元宵节的仪式感,是泉州人与相爱的家人共享的那一份灯火无眠的浪漫。

  过完元宵节才算过完年。怀揣这份温情与祝福,爱拼敢赢的泉州人将踏上新年的新征程。

《福建日报》(2022年2月16日 2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