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道教飞天藏窦圌山“镇山之宝”
来源:四川日报 记者 祖明远 发布日期:2021-10-1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窦圌山位于江油老县城武都场镇的东北方。在南北朝以前,因山上猿猴较多、两山形如门,故称“猿门山”。南北朝萧梁时期,有僧人上山建庙,加之山形如圆形粮囤,改称“豆圌山”。唐代,彰明县主簿窦子明弃官隐居于此修道,传说修炼成仙,白昼飞升,后人遂冠以“窦”姓,更名为“窦圌山”。

  窦圌山因李白而闻名。李白少年时曾游此山,写下了“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如今登临此山者,许多都为一睹“镇山之宝”——建于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的飞天藏。

  这是我国唯一现存的宋代道教转轮经藏,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位于窦圌山风景区的云岩寺的西配殿内。1956年云岩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江油县志》记载:“飞天藏在窦圌山,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建,元至正重葺”,“明季兵火,惟此独存”。

  飞天藏整个建筑无一颗铁钉,全由珍贵楠木穿斗而成。呈八角形,高10.8米,直径7.5米,中心为直径0.5米的木轴,置于铁鹅台桶子的六角针上,称为“寿山福海”,可旋转。轴上置梁枋,装木板,构成八角形屋架,由下而上分为四层,依次为平座、腰檐、天宫楼阁、宝顶。上世纪70年代,整个飞天藏还可以在一人的推动下转动。

  飞天藏除按一般转轮经藏的形制造设以外,上部还饰有精美的天宫楼阁,其下檐平座处更是斗拱密促,结构十分繁复,华板上则有大量的木雕花卉,整个制作显得异常精巧。同时藏身的上下檐及外表的八面板壁上有240尊道教木雕人像,或坐或立,神态各异,制作细腻,风格恬挚朴实。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祖明远 整理

《四川日报》(2021年10月15日 12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