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美术
来源:中国民族报 王宜峨 发布日期:2021-08-1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造像与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道教的重大变革时期,经过知识分子的改造,道教成为完备而成熟的官方承认的正统宗教。这一时期的道教造像在神像风格、形式上均受到佛教造像的影响。在形象上,道教神像的面目、服装和手部动作、坐姿都带有佛教造像的影子,有些甚至很难区分;在表现形式上,这时期的道教造像也采用圆拱龛、莲花座,身后还有舟形背光和头光,背景有些还有飞天、夜叉等装饰。不同的是,道教造像着道装、戴冠,颔下有胡须,手持麈尾,或双手相交置于胸前,或执符,还有在造像题记中供养人自称为“道民”“道女”等。

  据有关史料记载,现存最早的道教造像是北魏始光元年(424年)魏文朗敬造的造像。这是一通造像碑,四面有龛,为半圆雕像,刀法朴拙。碑的正面为龙首圆拱龛,上有瑞禽和二飞天。龛中并坐有一道像、一佛像。道像头戴道冠,身着双襟大领、宽袖道袍,结跏趺坐。碑的铭文中刻有:“始光元年北地郡三原县民阳源川忠佛弟子魏文朗哀多不赴皆有建劝为男女造佛道像一躯供养……”可知,供养人中既有信仰佛教的,也有信仰道教的。

敦煌297窟羽人彩塑像。作者供图

  羽人飞仙形像在汉代即已出现,但是高浮彩塑作品很少,现存敦煌莫高窟第297窟中的羽人彩塑像就是代表。该像高0.5米,头生双角,背生双羽翼,上身半裸,下身穿短裤,双手如鸟爪,颈与脚部有环饰;形象若童子,圆脸、厚唇,脸部及身体以褚红色晕染。第297窟本属佛教内容,但羽人彩塑像却采用了道教人物形象,体现了北朝时佛教、道教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吸收,是一件珍贵的道教美术作品。

  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将老子称老君始见于《后汉书·孔融传》。道教最早奉祀的是老君、三官、三皇等神仙。在现存道教造像中明确称为“老君”的是北周保定二年(562年)李昙信兄弟敬造的造像,题记中有“保定二年二月十五日功讫。佛弟子李昙信兄弟敬造释迦、太上老君、诸菩萨石像一躯”。比这尊造像晚五年的杜世敬于北周天和三年(567年)敬造的老君像,造像身着道袍、戴道冠、有须、右手执符、左手扶膝,左右各侍立一真人,背后有舟形背光和莲瓣。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道教祭坛、道观的建立,反映神仙故事的道教宫观壁画也应运而生。魏晋南北朝的著名画家多善画壁画,也有工匠画壁画,前者笔法较精细,着力表现构思,讲究笔法和神韵;后者注重实用,多附丽于工艺。

  壁画有画在寺观、石窟墙壁上,也有画在墓室壁上的。这时壁画多直接在白粉泥墙或土红底上打稿,勾勒线条较粗,颜色多用红、绿、蓝三色,树木山川等景色多用图案方式来表现。现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壁画主要有敦煌莫高窟第249窟的东王公、西王母壁画和第285窟的伏羲、女娲图,另外还有一些墓室壁画。

  莫高窟第249窟顶部北坡的东王公图,呈梯形,纵125厘米,横200厘米,属西魏作品。东王公是中国古代神仙,也是道教神仙。《穆天子传》中周穆王西巡昆仑会见西王母时称穆王为东王公,道教又称其为东华帝君、青灵始老君,为“五方五老”之一,分管男仙名籍。图中东王公乘四车,车的华盖、东王公与御者造父的头部今已残毁。现存部分有龙车、左右二侍者骑龙持节护驾,旁边有鲸鲵腾跃。龙车的前面还有竖目的“羽人”和鹿头马身、背生双翼的“开明”护卫,上面有白鹤翱翔,天空中有星点和飞云、天花,共同构成一幅众仙驾龙腾云、满壁风动的神仙境界。画的下部是连绵起伏的山岭和茂密的丛林,猎人在其间纵马飞驰追逐猎物,被追的野兽惊恐而急促地奔跑,而远处的动物神态闲散。画师巧妙地将写实与丰富的想象相结合,将人间现实和奇妙的“神仙境界”表现在同一幅画内。全画构图生动巧妙,笔简意赅,线条飘逸,神形兼备。

  西王母图在第249窟顶南坡,呈梯形,纵120厘米、横210厘米,属西魏时期作品。西王母为中国古代女神,最早见于《山海经·西山经》,又为道教女神,掌管女仙名籍。图中的西王母乘三凤车,身着广袖长袍,头梳高髻。凤车上有华盖、杆悬彩幡,车尾有旌旗飞扬。车的左侧立有一御者,车旁有鲸鲵文鳐腾跃。图中还有两位道者,一个在前面举幡引路,另一个持节在后面相随。另有“羽人”“鸟获”开道,“开明”在车后护卫。画的上部有飞天飘舞、下部有白虎飞奔,其间有流星、飞云飘动,一派壮丽的天国气象。画的下部对野兽间的追逐和弱肉强食表现得极为生动。西王母图与东王公图相对,同时被画在佛教石窟中,显示魏晋时代佛道不分的特点。

茹茹邻和公主墓壁画中的侍卫。作者供图

  河北省磁县大冢营村发掘的东魏茹茹邻和公主墓,其壁画上的鬼神驰趋奔腾,人物比例准确,勾勒线条遒劲流畅,颜色艳丽沉厚。甘肃酒泉发掘的丁家闸墓中壁画画风与敦煌北朝壁画相近,全画构图严谨,造型生动,笔法娴熟,为十六国时期的作品。

  文人道画与道士画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绘画史上大放光彩的时代之一,绘画技巧在这个时期大大提高,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画家。释道人物画随着宗教的勃兴而渐盛,善画释道画的画家也很多。

  当时的道画,多以龙为画题,以附丽老子犹龙之说。东吴时的画家曹不兴以画龙称著。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不兴有杂纸画《龙虎图》,纸画《青溪龙》《赤盘龙》等十种。”魏末晋初画家荀勖(?—289年)善画神仙人物,据记载,他曾画《搜神记图》。

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故宫博物院图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作品很多,画的内容也涉及各个方面。据唐宋有关画史资料记载,他的作品有《谢安像》《桓温像》《列女仙》《列仙图》《水府图》《中朝名士图》《洛神赋图》等,其中《列女仙》《列仙图》《水府图》等为道画,但均无真迹传世,流传至今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烈女仁智图》等均为唐宋摹本。《洛神赋图》虽不属道画,但图中描绘的神仙境界对后世道画发展有很大影响。顾恺之善画人物,注重“以形写神”“迁想妙得”;也善画山水,其作品《云台山图》展现出山石涧流、古松花木,凤鸟“婆娑体仪,羽秀而详轩尾翼”,白虎“匍石饮水”的景象。

  据画史记载,魏晋时期善画释道人物画的画家还有卫协、张墨、夏侯瞻等,只是未见有作品传世。

  其时还有不少道士或道教信仰者也善丹青。例如道士李意其,蜀人,善画,“刘备伐吴,问意其吉凶,意其求纸笔,画兵马器仗数十纸”。又传说葛洪第三子也善画,《原化记》云“崔入宅,老人于帏幄前案上如有所图……此葛洪第三子所画也”。

  陆探微(?—约485年) ,南朝刘宋时著名画家。他学顾恺之的画法,善画肖像和释道人物,又兼工蝉雀、马匹、房屋楼阁、山水花草,传世作品有《宋明帝像》《萧史图》《黄帝战涿鹿图》(隋朝宫本)等25卷。他画的人物形象为“秀骨清像”,独具神韵。他用笔周密,线纹“连绵不断”,因而他的画被人们称为“一笔画”。

  张僧繇(502年—549年),南朝梁时著名画家。他在建康(今南京)曾为很多佛道寺观绘过壁画,是我国绘画史上具有突出贡献的释道人物画家,有《全真星图》《九曜图》《汉武射蛟图》《行道天王图》《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等画迹。他用疏体法画人物,笔法简练、表现手法含蓄。他画山水时,不用线勾轮廓,纯用色彩画成,后世因此称为“没骨法”。在设色上,常施红、绿重色,利用深浅颜色的不同来区分阴阳面。这种画法吸取了印度佛教美术的技法,后人称之为“张家样”,与北齐曹仲达的“曹家样”、唐代吴道子的“吴家样”并称,对后世的绘画艺术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北朝人居黄河流域,他们的画构图及设色简单,风格质朴,气势崛强气派。例如北齐曹仲达善画佛道人物,尤其善画衣纹,被后人称为“曹衣出水”,曹仲达也被尊为画圣;北周郑法士善画人物壁画,所绘人物仪表风度不凡,冠缨佩带如行云流水,得形容之妙。

《中国民族报》(2021年8月10日 8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