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7月25日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顺利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
泉州古称“刺桐城”,宋元时代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无数东西方商船日夜往来,“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华图景在马可·波罗的游记和一系列史料中有着生动记载。
从古至今,泉州的多元、包容、开放,不仅让它成为世界性城市,还为生活在这里的市民烙下独特的精神印记———开放自在,是泉州人在不同文化和宗教影响下的自我坚守。
漫步在这座千年古城之中,一千个人有一千种体会。红砖古厝之间,“半城烟火半城仙”是岁月沉淀后的暖暖人情;人来人往之中,“爱拼才会赢”是海洋文化种下的独特气质。
泉州是古老的,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又是年轻的,其经济总量连续 22 年保持全省第一。如今的千年古城泉州,正在越来越丰富“多面”生活之间,焕发古典和现代的双重光芒。
7月7日,一位来自蟳埔村的阿婆经过泉州西街开元寺外的紫云屏。蟳埔女,与湄洲女、惠安女并称为福建三大渔女, 蟳埔女因为其服饰较为独特,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7月8日,来自福建莆田的游客在泉州市鲤城区金鱼巷拍照留念。
7月8日清晨,一名来自上海的游客在泉州西街游览。
7月7日,一位头戴着小红花的阿婆骑着三轮车经过泉州西街。
在泉州市鲤城区西街一家古厝民宿里,店主和住客们在天井泡功夫茶。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它还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7月7日摄 无人机照片)
7月8日,泉州市鲤城区金鱼巷改造中植入了咖啡文化、南音戏台和文创空间等,让这条不到300米的小巷生机盎然。这是小朋友在泉州市鲤城区金鱼巷口玩耍。
7月6日,游客在福建省泉州市木偶剧团观看木偶戏。
7月7日,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在泉州西街的一处空地晨练。
在泉州府文庙里的茶馆,南音第三代传人郑明明(台上右)与南音爱好者郭钧淼(台上左)一起为群众进行惠民演出。有着“音乐活化石”之称的南音,是我国现存最悠久的古音乐,也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月6日摄)
7月8日拍摄的朝霞中的泉州古城(无人机照片)。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石建杭)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