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是唐代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名句,把这个名句用在金山身上,简直是再贴切不过了。本期的“符号江苏”为您推荐由滕建锋著的《金山寺》。《金山寺》是“符号江苏”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为您娓娓道来金山寺的历史源流、人文景观及有趣的传说故事。
金山寺历史沿革
从金山公园大门往北约三百米,即可见金山寺巍峨的山门,是一座四柱三门的高大牌楼,在牌楼后的天王殿外墙上,镶刻着“东晋古刹”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诉说着古寺的悠久历史。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时代,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原名泽心寺。
“东晋古刹”
在唐宣宗时,金山寺迎来了一位高僧——裴头陀,即法海和尚。裴头陀为宰相裴休之子,约在宣宗大中年间来到泽心寺,看到殿宇倾颓,杂草丛生,于是在佛前燃指一截,发愿修复古刹。一日,裴头陀在江边挖土得金若干镒,即将黄金上交当时润州刺史李锜,李锜又将此事上奏唐宣宗。宣宗感动之余,下令将黄金赐予法海用于修复殿宇,并敕令泽心寺更名为“金山寺”。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签下“澶渊之盟”的宋真宗赵恒梦中游到了金山,这位晚年深信“天书符瑞之说”的皇帝激动不已,亲书“龙游山”三字于山门。天禧五年(1021)时,他又派内侍江德明给钱三百万,修复寺宇,装饰佛像,并以飞白“龙游禅寺”四字赐之。
清代金山寺大门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康熙陪其母游金山,登妙高台,见长江滚滚东去,水天相接,空阔无际,感到心旷神怡,遂手书“江天一览”四字,如今仍立于山顶留云亭中。康熙还将龙游寺改名为“江天寺”,亲书“敕建江天寺”匾额,“江天寺”一名沿用至今。因为金山寺为禅宗名寺,因而多称“江天禅寺”。
虽然金山寺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都统称其为“金山寺”。金山寺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显著的地位,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寺,闻名中外。金山寺还是水陆法会的祖庭,水陆法会在南梁时由朝廷发起,随着时代演变,已经成为我国佛教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重要佛事活动。远望金山寺,只见金碧辉煌的寺院建筑群和高耸入云的慈寿塔,看不见山,故有“金山寺裹山”之称。
金山四宝
作为驰名中外的大寺庙,历史上金山寺的文物收藏是相当丰富的,但在屡次毁建过程中流失殆尽。不过,在现存的寺藏文物中,也不乏珍贵之物,其中又以周鼎、《金山图》、铜鼓、东坡玉带这四件为最珍贵,合称“金山四宝”。
周鼎
这是一件西周宣王时代的铜器,迄今已有两千七百多年历史,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几经转手,于清道光十八年(1848)由叶志生赠送金山寺收藏。当时周宣王北伐成功后,铸造铜鼎酬劳北伐统帅遂启祺,所以此鼎又称“遂启祺鼎”。
左:展出的周鼎复制品
右:展出的铜鼓复制品
铜鼓
这是一种鼓状铜器,高八寸,径一尺五寸,重二十三斤八两。传说这种鼓是诸葛亮发明的。古时战争击鼓为号,一般的鼓是牛皮鼓。四川蜀地多雨潮湿,鼓声不响,于是诸葛亮就发明了这种铜鼓来代替原来的牛皮鼓,人们都称这种鼓叫“诸葛鼓”。传说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决意“联孙抗曹”,为表示诚意,将蜀地特有的战鼓当作礼物送给了孙权。
当然,回到史志考证文物鉴定的环节后,这种说法就未必靠得住了。文物专家也鉴定此物非汉代之物,而是旧时云南少数民族过年过节欢庆歌舞时的一种打击乐器,从花纹造型各方面推断,当为明代之物。
《金山图》
《金山图》为明朝著名画家文徵明所绘,画中江水茫茫,微波荡漾,金山如浮玉漂浮在波涛之上,山色青碧,上面有一栋栋画檐朱宇,展现了当时金山和金山寺屹立于扬子江中的秀美雄姿,画后有他写的《金山寺追赋》诗一首。
文徵明《金山图》
东坡玉带
东坡玉带是“金山四宝”中名气最大的,被奉为“镇山之宝”,为宋代文豪苏轼所赠。东坡学识广博,为人潇洒,与金山寺高僧佛印交往甚密,在金山留下诸多传说。
展出的玉带复制品
这条玉带宽约二寸、长约二尺,带上缀着二十四块米色白玉,有长方形、圆形、心形,十分精美。清初,玉带上的四块玉被火焚毁,乾隆皇帝游金山时见此玉带,十分喜欢,命玉工补齐,并制匣贮之,以镇山门。乾隆还前前后后四次在玉带上题诗,可见乾隆对此玉带的偏爱。
检阅史册,自晋至清,众多帝王都在金山留下了自己的印迹,历代文人骚客也在金山留下了难以计数的诗篇,其中多有许浑、张祜、苏轼、王安石、欧阳修、陆游、文徵明、唐寅等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灿若星辰的名字。
唐朝以来,不少日本僧人漂洋过海,来金山寺参禅学经。唐朝的空海法师,宋朝的荣西、觉心、成寻,元朝时的古沅、邵元等僧人,都到过金山寺,为中日两国佛教界的交流做出了贡献。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石建杭)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