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米扬大佛“真身再现”
当一束光投向阿富汗巴米扬山谷里的佛窟,已损毁20年的巴米扬西大佛“真身再现”,聚集在大佛脚下的人群不禁惊叹连连。他们已经太久没有看见大佛的真容——20年前,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炸毁了伟岸的巴米扬大佛。为弥补这一缺憾,2021年3月9日,巴米扬民众发起活动,运用3D投影的方式在原址重现佛像。
巴米扬石窟是包含有750个洞窟的综合文化地景,既包含大佛,也包含众多石窟、城塞等建筑遗址。2003年,巴米扬石窟遗址因其独特价值,被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定名为“巴米扬山谷的文化景观和考古遗址”,但也因为遗产面临缺少保护的威胁,而被列入了濒危名录。巴米扬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结晶,也是佛教、琐罗亚斯德教、希腊罗马宗教美术混合的产物,代表着3~8世纪佛教文明在中亚地区的繁荣发展。举世闻名的两座巴米扬大佛坐落在这条古老的山谷内,其中东大佛高38米,西大佛高55米。
2001年3月12日,塔利班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将两座巴米扬大佛炸毁。失去了大佛的两个空荡荡的洞窟犹如巨大的伤口,诉说着数十年持续战乱给阿富汗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亲历大佛被毁的巴米扬居民哈姆扎·优素菲说:“那一刻我的心都碎了,每个人都是。”
巴米扬省省长赛义德·安瓦尔·拉赫马提3月10日表示:“虽然塔利班炸毁了大佛,但是民众依然喜欢这些遗迹,我们每年都会举行活动,表达我们对毁坏世界文化遗产行为的谴责。这两座大佛都是世界文化遗产,毁坏历史遗产的行为展示了破坏者对文明的公开敌视,显露了他们对古代文明的极端无知。”
巴米扬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是连接东亚、西亚和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曾经盛极一时。在佛教鼎盛时期,这里建造的石窟佛像艺术精美,寺院香火旺盛,其周边还建有城堡和碉楼。然而,如今巴米扬石窟群的现状令人痛心遗憾。因缺乏良好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巴米扬石窟群现在已“百孔千疮”,大量洞窟塌毁,洞窟中的塑像荡然无存,壁画仅存少量小块零星残迹。
被毁后大佛的命运,在20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定论。阿富汗中央政府和巴米扬省政府都主张重建大佛,除了希望能以此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还希望能让巴米扬民众看到他们心爱的大佛重新站起来。不过,国际学术界也不乏反对重建大佛的声音。
中华文明胸襟广阔,海纳百川,开放包容,其中也吸收借鉴了巴米扬的文明成果。我国甘肃省的炳灵寺石窟、榆林窟等洞窟内的多尊大佛,无论是建造年代、制作工艺还是造像理念,都跟巴米扬大佛相似。
巴米扬石窟的历史价值
关于巴米扬大佛的历史,在早期考古调查时期,曾经依赖我国的文献资料。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和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惠超的《往五天竺国传》,明确了巴米扬在6~7世纪时期的佛教信仰和物质文化形态。中国的官方史书《隋史》《新唐书》中记载了巴米扬地区的城市分布情况。这些文献明确了巴米扬东西大佛和王城的繁荣时间,不过没有记载大佛的建造时间。上世纪30年代,最早进入巴米扬调查的法国考古学家认为其是2~3世纪的产物,属于犍陀罗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佛教美术作品,由于相关材料缺乏,所以将大佛年代推定较早。但随着后来佛教美术研究的发展,以及周边更多考古资料的出土,更多的国际学者从美术史的角度推论,认为东西大佛应该是属于6世纪左右的产物。
2001年巴米扬大佛被毁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调下,德国和日本的科研机构对巴米扬东西大佛塑像内的木棒等进行碳-14检测,得到东大佛在公元580~620年建立、西大佛在公元620~650年建立的科技检测结论,这个结论渐渐被国际学界采纳,也成为现在统一的说法。
建立早期,巴米扬西大佛高55米,是世界上最高的佛像。但是到了后来,我国的一些地区也建造了大佛,比如公元713~803年建造的乐山大佛,其71米的高度就超过了巴米扬大佛。
考古证明,我国西北地区许多石窟与巴米扬石窟存在紧密联系,包括大佛造像和美术样式,以及在石窟建筑、大佛建造工艺、石窟壁画的制作方法等方面,我国龟兹、敦煌、河西、陇东等地的石窟与之都有相同和相似之处。在制作工艺方面,敦煌、天梯山石窟与巴米扬石窟类似;在一些壁画制作工艺和绘制技法上,龟兹石窟壁画与巴米扬石窟壁画高度相似。
巴米扬石窟的未来
巴米扬大佛被毁后,东西大佛已成空洞,大佛的碎片也被放置在原地建设的保护钢筋棚内。西大佛洞窟中有用钢管搭设密密麻麻布满整个洞窟后部崖体的巨型支架。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国际社会实施的保护措施。西大佛洞窟中有横贯顶部到两侧崖壁的多条长达数十米的裂缝,明显可见由于过去剧烈爆炸的冲击和震动,对西大佛洞窟崖体稳定性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因而用支架有助于支撑稳固洞窟和被毁大佛身后的崖体,避免洞窟崖体崩塌。
2018年3月,敦煌研究院随中国驻阿富汗大使刘劲松访问巴米扬省政府会谈时,巴米扬原省长佐希尔明确表示希望重建大佛。我国学者也主张参与巴米扬遗址保护,它有助于加强我国与阿富汗的人文交流,促进两国民心相通,助力共建“一带一路”。
敦煌研究院专家团于2018年3月至4月访问了阿富汗政府机构和相关文化、学术、教育单位,并进行了会谈,了解巴米扬省有关文化遗产的收藏、展陈、研究、保护和相关旅游、教育等方面的情况。专家团还通过踏勘巴米扬周边地区多处石窟、古佛塔、古佛寺遗址,拍摄采集了大量图片、视频资料,测量了部分石窟数据,为后期研究保护作准备。
敦煌研究院还通过请进来的方式,为阿富汗培训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专业人才,帮助其提升研究、保护水平。2019年3月,敦煌研究院邀请巴米扬大学考古系主任拉伊奇·艾赫迈迪和历史系副教授舍拉里·萨米米一行来甘肃进行了为期4周的访问研究,考察莫高窟、麦积山、炳灵寺等石窟科技保护、考古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阿富汗目前仍战乱不断,无论是保护巴米扬石窟还是重建大佛都面临巨大困难。但不管未来重建与否,巴米扬大佛都永存阿富汗人民心中。
(作者分别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敦煌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石建杭)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