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夫妇(右二、右六)与饭店员工在一起。濮阳市华龙区委统战部供图
立春刚过,天蒙蒙亮,迎着凛冽寒风,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从家中赶到饭店,洗菜、剁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20多年前,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和丈夫阿不都艾尼·斯马义力从新疆伊宁潘津乡出发,前往内地谋生。几经辗转,他们在河南濮阳落脚。20多年来,他们的两个孩子在濮阳接受教育、长大成人,还在濮阳认了汉族的干爸干妈和弟弟妹妹,拥有一间200多平方米的两层饭店。
去年底,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一家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此前,他们经营的饭店荣获“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两个普通的新疆籍务工经商人员,何以在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河南获得如此高的荣誉?20多年来,他们扎根濮阳,与当地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用点点滴滴的行动作了最生动的回答。
落脚:经营新疆特色饮食
刚来濮阳的那几年,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夫妻俩人生地不熟,只能从摆地摊做起,卖些新疆的水果、干果,还在饭店干过烹饪、烧烤。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说,因为普通话懂得不多,只能用简单的词句、肢体语言与人交流。
夫妻俩为人实在,经营的商品物美价廉,慢慢地,一些熟客开始主动教他们说普通话。好口碑赢得不少回头客,他们的生意越来越好。
2004年,夫妻俩拿出积攒了近10年的所有积蓄,承包了一间饭店,准备大干一场。然而,因为各种原因,饭店没过多久就经营不下去,濒临关门。“最困难的时候,家里一分钱都没有,连吃饭都成问题。”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回忆道。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关键时刻,濮阳的刘怀柱和马秋霞这对汉族夫妇给了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一家无私的帮助。“出门在外谁都会遇到困难,他们背井离乡来到濮阳闯荡,我们就想着伸手拉他们一把,给他们继续在这里生活下去的希望。”马秋霞老人说。
刘怀柱和马秋霞夫妇是濮阳当地人,也是老党员,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的饭店就是从他们手中转包过来的。“老人说,你们继续干下去,房租不用给,我们来承担。”每每想起当时的情景,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都会热泪盈眶。
就这样,饭店得以维持下去,一家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孩子上学的开支,也都由刘怀柱和马秋霞两位老人资助。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不知该如何报答这份没齿难忘的恩情,在和丈夫商量后,提出认两位老人作干爸干妈,把他们当成了亲人。
转眼间就到了2016年3月,在饭店房屋租赁期满后,两位老人又帮助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找了新店址,还免费提供厨具、餐具和桌椅,并拿出5000元帮助他们作为启动资金。经过苦心经营,这家新疆风味饭店日渐红火起来。
新开的饭店位于濮阳市华龙区五一路,夫妻俩把饭店取名为“民族团结饭店”。在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看来,饭店不仅是吃饭的地方,更是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新饭店挨着学校,吃饭的学生很多。夫妻俩经常给学生优惠,还免费加米饭。
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说,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希望,“我要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的成长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这些年,即便是饭店生意越来越忙,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夫妇也要抽出时间,带上水果、点心等,去看望干爸干妈。老人的3个孩子,也称呼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夫妇为哥哥、嫂子。去年除夕,一大家子人在自家的饭店热热闹闹,共同辞旧迎新。
融入:成立慈善基金回馈社会
“在濮阳生活的20多年里,我们感受到了濮阳这座城市的温暖,更体会到了濮阳人民对我们的关爱。”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说,“现在我们有能力了,该用爱心和善举来回报社会。”
2016年11月,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决定用丈夫的名字,在濮阳市华龙区民政局注册成立“艾尼——民族团结”慈善救助基金。他们决定每3年捐赠10万元,用于资助生活困难的老人、学生和孤儿。截至目前,已累计捐赠20余万元,资助了8名孤儿。
受资助的孤儿豪豪(化名),如今已是初中生。前不久,得知豪豪有厌学情绪,夫妻俩立刻把他接到家里,耐心说服教育。豪豪返校后下定决心,要用功读书,他说:“我爱新疆爸爸妈妈,长大了我要像他们一样,把爱传递下去,用行动回报社会。”
以真情换人心。这些年,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夫妇与受资助的孩子建立了血肉真情。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家风,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他们十分重视对受资助孩子的教育,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引导孩子要有感恩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夫妻俩还利用暑假带孩子到乌鲁木齐、伊宁、吐鲁番等地游学,感知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每当说起资助的孩子,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言语里十分自豪。“几天前,豪豪的姐姐打来电话说,妈妈,恭喜你当姥姥了!”言至此,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哽咽起来。
夫妻俩还经常带领家人和员工,到当地敬老院看望老人,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有时,他们还会带上灶具、餐具、食材,和老人们一起制作新疆美食,教大家跳新疆舞蹈,共度美好时光。
也是从2016年开始,夫妻俩决定为濮阳的环卫工人提供免费午餐。“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每天起早贪黑奔走在大街小巷打扫卫生、清运垃圾,请他们吃饭是我们作为濮阳人应尽的职责。”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说。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忙碌的工作日,夫妻俩都会为环卫工人提供爱心餐,少则几份,多则百余份。
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夫妇用善举回报社会的事迹,犹如一朵盛开的“石榴花”,感动了许多在濮阳经商的人。在濮阳做生意的新疆人阿布都黑力力·艾尼瓦和艾合买提·阿布拉,也加入到公益事业之中,尽力帮助生活困难的孩子,回报这座在事业发展中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的城市。
扎根: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这两年,依靠新鲜的食材、过硬的手艺和良好的口碑,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夫妇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2018年,他们在濮阳市华龙区文明路与中原路交界处,新开了一间饭店,上下两层共200多平方米。他们常说,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得益于党的民族政策好,得益于各民族同胞之间的团结和帮助。为此,夫妻俩在饭店门前立起了旗杆,召集饭店员工和在濮阳认识的新疆老乡,坚持每月1号举行升国旗仪式。
民族团结饭店里的服务员和厨师,有濮阳当地人,也有从新疆来的少数民族。夫妻俩会定期给员工开例会,通过讲述自己在濮阳发展的经历,反复讲感恩、讲民族团结。夫妻俩带动身边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
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夫妇不仅热心公益事业,还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做好新疆籍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这两年,他们还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各级统战、民族宗教工作部门指导下,他们带头组织和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学法守法护法、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等学习活动,引导在濮阳的新疆籍流动人员遵纪守法、合法经营,尽快融入当地。
濮阳市华龙区委统战部民族科干部刘丽霞说,在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夫妇的带动下,在濮阳务工经商的新疆籍人员与当地群众和睦相处,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目前,已有8名新疆少数民族人员递交入党申请书。
夫妻俩的心里时刻装着别人。去年初春,热心肠的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夫妇自发行动,将亲手制作的2000多张馕饼,送到濮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说:“这些人舍‘小家’为‘大家’,不能按时吃饭,晚上又回不了家,我们想送些馕,表达一下心意。”
在濮阳20多年,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夫妇没有什么惊人的壮举,却用爱心编织了一个又一个平凡而感人的故事,架起了民族团结的桥梁,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民族团结的典范。她的家庭被评为“濮阳市最美家庭”,丈夫荣获“感动濮阳十大人物”等称号。
如今,除了每天张罗饭店生意,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把时间都用在了公益慈善事业中。她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为公益事业、为民族团结谱写更加动人的篇章。
寒来暑往,20多个春秋,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夫妇和两个儿子再也离不开濮阳——一家4口早已把这里当作家。如今,大儿子独当一面,自己开了一家饭店,他说:“父母从小就教育我要懂得感恩,要知恩图报,我也要像父母一样,把饭店办成民族团结的窗口,把感恩之情化作一个个石榴籽,播撒在人们的心田。”
左尔汗·阿不都热依木动情地说:“濮阳有我的干爸干妈,有我资助的正在上学的孤儿,还有敬老院的老人和难忘的父老乡亲。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编辑:李华)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