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1月23日电(记者白玛央措、严赋憬)翻越崇山峻岭,一座古朴苍劲的古刹悠然现身。腊月时节,记者来到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境内的瞿昙寺,探访这座皇家寺院的壁画之美。
瞿昙寺文物所所长逯海章介绍,瞿昙寺自明洪武年间创建至今,历经600余年的时代风雨,是中国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因其总体结构布局、建筑风格与北京故宫十分相似,历史上又曾是明王朝的皇家寺院,因此被称为青藏高原上的“小故宫”。
走进瞿昙寺,山川风貌与优雅的建筑浑然一体,宛若一幅“但闻晨钟暮鼓声”的山水画。寺院依山水而建,与照山、靠山在一条中轴线上,寺院内部以中轴线贯穿,左右对称,三进院落层层推进。
1982年,瞿昙寺入选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现存的明代建筑艺术、壁画、匾额、碑刻,以及汉藏文典籍等,成为宝贵的文化遗存。
研究瞿昙寺40多年的学者谢佐说,瞿昙寺的壁画是顺着依山而建的走廊完成的。曲廊回环,飞檐壁画,被当地民众称为“七十二间走水厅”。“‘七十二间走水厅’由明、清两代画师共同完成,整个壁画由不同的故事构成,不同的画面之间用大朵祥云相连。”
提及佛教壁画,人们总是下意识想到敦煌莫高窟,但是敦煌在元代后就渐趋衰落荒废。瞿昙寺的明清壁画恰好填补了元代后佛教壁画的历史空白。其面积之大、技艺之精,也为其在壁画研究界赢得了“前有敦煌、后有瞿昙”的美誉。
漫步在瞿昙寺后殿的画廊中,仿佛步入一条恢宏的艺术长廊,古代宫廷画工将佛教传说故事凝固在墙壁上。眼前的壁画,处处有斑驳脱落的痕迹,但依旧看得出鲜艳的色彩。青、绿、白色的矿物颜料使壁画的整体基调呈现出柔和的绿色。
明代壁画《九龙沐金身图》中,佛陀的父亲净饭王太子站立在浴盆当中,右手指天,左手指地,两侧半跪着两个宫娥。“画中宫娥、天将等形象逼真,色泽分明,衣袂、裙带迎风招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谢佐说。
2017年,瞿昙寺的壁画迎来了600年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修复工程。“此前瞿昙寺壁画出现了空鼓、起甲及鸟粪污染等病害,经过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修复,恢复到了目前的状态。”逯海章说,这项为期4年的修复工程目前已投入2000多万元,预计于2021年底完成。
2021年4月起,当地政府还将在瞿昙寺开展彩画保护工程。“寺院内的建筑彩画完整保留着明代的信息,属于国内较为罕见的文化遗存。”逯海章说。
站在古寺的山门前纵眼望去,瞿昙寺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已整修一新,从乐都区碾伯镇经过瞿昙寺的高速公路正在修建,古寺周边的雪山、森林及古村落,都已纳入当地政府的保护规划之中。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vip.163.com
(编辑:石建杭)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