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会宗教考古专业委员会在渝成立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20-11-3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新华网重庆11月28日电 中国石窟寺考古处于什么阶段,它的过去是怎样的?未来应该如何发展?11月27日,“中国石窟寺考古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考古学会宗教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重庆市大足区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四川大学、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石窟寺的管理和研究单位以及文博单位的74位考古学专家学者来到大足,围绕“中国石窟寺考古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石窟寺考古报告编写”“石窟寺考古人才培养”等展开学术交流,共谋石窟寺考古未来发展。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崇峰教授发言。新华网发(受访单位供图)

  开幕仪式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崇峰教授讲述了中国考古学会宗教考古专业委员会从筹备到成立的背后的故事。“宗教考古学,是历史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考古学方法研究宗教有关遗迹和遗物的人文社会科学。但是,作为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缺乏全国范围内宗教考古事业的核心学术组织。”他坦言,筹备成立中国考古学会宗教考古专业委员会,就是为整合全国各地以佛教考古为主的宗教考古研究力量,充分发挥考古学调查、发掘、归纳、整理、分析和研究实物资料的优势,为从事历史考古和历史时期宗教考古及相关领域的学者搭建学术合作平台,以推动和促进宗教考古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李崇峰介绍,在国家文物局统筹与协调下,计划以中国考古学会宗教考古专业委员会为核心学术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等高校为重要学术指导单位,与各地石窟寺的管理和研究单位紧密合作,共同推进石窟寺考古工作和石窟寺考古人才的培养与轮训。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裕群发表主旨演讲。新华网发(受访单位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裕群先生则在主旨演讲中,对中国石窟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提到石窟寺考古现状的五大不足。他说,石窟寺考古报告,特别是大型石窟寺的考古报告还严重滞后;石窟寺窟前建筑遗址和相关地面佛寺的发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位于中心城市的大型石窟寺;石窟寺考古学的研究,仍然还有不足;专业人员不足,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人才严重不足,石窟寺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训练也欠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也需要加强。如三维扫描、C14等等。

  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黎方银为与会学者讲述了《大足石刻全集》艰难的诞生之路。他提到,这部《大足石刻全集》历时16年、共11卷19册、版面文字1200万字,图版近1万幅。他认为,编写和出版石窟考古报告,已经不仅仅是开展学术研究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完整建立基本文物信息档案的需要。“作为文物工作者,不仅要尽最大努力去延续历史遗迹的生命,更应该把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认识到的、了解到的历史遗迹信息,用可能的方式和手段记录和保存下来,以传承于后世,去完成一个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未来两天,考古学专家学者们还将在大足畅聊中国石窟寺考古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规划,会议的学术研讨成果将为中国考古学会宗教考古专业委员会充分吸收,以利于国家编制石窟寺考古总体规划。

(新华网)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vip.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