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勾云形器。主办方供图
陶塑、石雕、玉器……好奇几千年前中华先民如何生活?10月1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揭开序幕的“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或许能让这些文物“说话”,将距今约6500-5000年红山文化先民的故事“讲”给你听。
红山文化最早发现于20世纪初,是中国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红山文化重要遗址的相继发现和发掘,大大推进了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进程。
据了解,本次展览共展出玉质礼器、红陶祭器、人像雕塑等160余件文物,较为全面地展现了红山文化的基本脉络、独特内涵及其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彩陶盖瓮。主办方供图
其中,玉玦形龙、玉斜口筒形器和玉勾云形器是最能代表红山文化的3件玉器。更引人瞩目的是,被誉为“中华第一龙”、国博“镇馆之宝”的碧玉C形龙也亮相本次展览,其为已知红山文化玉龙中体型最大的一件。
碧玉C形龙(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主办方供图
本次展览以三个单元分别讲述了红山文化的生活风貌、墓葬玉器及文明演变——第一单元“礼重在祭”介绍了红山文化祭祀遗址和出土文物;第二单元“唯玉为葬”展示了红山文化积石冢墓和随葬玉器的形制、材质、工艺和纹饰;第三单元“文明曙光”则讲述了红山文化的文明萌芽及其与周边文明的广泛交流。通过观览这些在泥土中“沉默”了几千年的精美文物,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不可多得的史前艺术杰作,感悟中华先民的智慧与精神世界,更能从中看到数千年前中华大地上耀眼的文明火花。
玉勾云形器(兽面)。主办方供图
除了出土文物、考古照片及文字介绍,高科技“助力”更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观众可以通过出土文物3D展示,更形象地了解红山先民制作陶塑、石雕和玉器等的高超工艺;通过动画展示,更直观地了解红山文化积石冢墓的建造过程和内部结构;通过红山文化考古大事记时间轴和《红山文化》专题纪录片,重温红山文化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历程和故事。丰富多元的展览方式,让观众通过新视角和新方式,深入地了解红山文化先民精湛的制作工艺和丰盈的精神世界。
据了解,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和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承办,展期共三个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vip.163.com
(编辑:石建杭)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