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敦煌文化研究
来源:中国民族报 刘志 魏铭静 发布日期:2020-10-2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讲话全面深刻地阐述了敦煌文化研究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对于加强敦煌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加强敦煌文化研究,揭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

  研究敦煌文化的意义不仅仅是要发现敦煌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还要揭示其中的文化精神。敦煌文化所蕴含的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铸就的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时至今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仍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敦煌文化是享誉世界的艺术文化宝库,包括石窟、建筑、彩塑、壁画、写卷等珍贵的文物和艺术作品。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一历史悠久、精品荟萃、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宝库,值得我们很好地珍惜和保护,通过深入的研究充分展现其价值和意义。

  敦煌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文化胸怀。敦煌文化是多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晶。敦煌文献中有梵文、粟特文、希伯来文等域外语言文献,记载了不同文明的历史、宗教、思想、文化,是古代中华文明同来自古印度、古波斯、古希腊等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明在敦煌交流、融合的见证。这不仅铸就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

  敦煌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是世界上古籍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间断的文明。敦煌写卷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是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的一个基本内容。敦煌写卷充分展现了古代中华民族以自身的文献和文化体系,包容吸收各种不同文明的文献和文化。在以唐代文献为主的敦煌写卷中,中国古籍的经史子集四部书体系清晰可见,这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图书经籍文化传统。汉文、藏文佛经是敦煌文献的主要组成部分,展现了古代中华民族以自身的语言和思想文化,翻译吸收古印度梵文经典的优秀成果。在敦煌写卷中,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经书体系,即道藏的最初形式《一切道经》,也有基本的保存。可以说,敦煌写卷是中国古籍、中国古代思想的宝藏,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

  打造学术精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敦煌文化是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艺术和文化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藏。在新时代,如何传承、研究、弘扬敦煌文化是中国学者的使命和担当。敦煌文化的研究,应当把丰富的艺术和文化资源转化为学术精品,转化为服务人民大众文化需求的优秀作品。

  敦煌写卷的文献学研究是一个系统的文化工程。敦煌文献卷帙浩繁,有数万件之多。现存敦煌文献分布于英、法、中、俄、日等国的众多收藏单位,给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敦煌文献既有精美的写卷,又有难以辨识的残片,如何定名、缀合、复原、校勘,是一项艰辛的学术研究和古籍整理工程。通过深入细致的整理、研究工作,可以把分散收藏于国内外的敦煌写卷,集结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大型古籍丛书。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出更多文献学研究的学术精品。建立起敦煌写卷的文献体系,特别是唐代的经籍图书体系,对中国古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人文学科体系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推动敦煌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学术研究来说,涉及艺术、文献、语言、历史、宗教、哲学等众多人文学科,需要科研工作者“择一事、终一生”,不畏艰辛、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在这一广阔的研究领域中取得更加丰硕的学术成果。

  在敦煌文献中,有汉文、藏文、回鹘文、于阗文、西夏文、蒙古文等我国古代多种民族语言文献,是研究我国古代各民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涉及各民族社会文化研究的方方面面。敦煌文化是我国古代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创造的,是各族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对敦煌和丝绸之路的开发与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要充分发掘敦煌文化的史料价值,加强对吐蕃、回鹘、于阗、党项、蒙古等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以确凿的史料,详实的考证,深入系统的研究,全面阐述我国古代各民族共同创造敦煌文化的历史进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强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服务共建“一带一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共建“一带一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合作交流、促进各国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在国际合作交流中,“民心相通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基础和支撑”。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民心相通、推动国际合作。研究弘扬敦煌文化,就是要“积极传播中华文化,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更多更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

  “敦煌文化属于中国,但敦煌学是属于世界的”。敦煌学是一门国际显学,俄罗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对敦煌学的研究都曾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各有专长。加强敦煌文化研究,需要中国学者与世界各国关注敦煌文化研究的学者,开展广泛的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共同推动敦煌学的发展。通过国际学术交流、文明对话,更加广泛地传播和弘扬敦煌文化,增进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民心相通,以达成丝路精神的共识,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党校民族宗教学教研部)

《中国民族报》(2020年10月20日 08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vip.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