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华村瑶族群众在山上采药。 杜再江摄
盛夏时节,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的翠里瑶族壮族乡高华村游客云集,为的是体验闻名中外的“世界三大沐浴文化”之一的瑶族药浴。
瑶浴是瑶族祖先独创的一种保健良方。它以多种植物配方烧煮成药水,将药水放入杉木桶,人坐桶内熏浴浸泡,让药液渗透五脏六腑、全身经络,达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排汗排毒的功效。《从江志概况》记载:“板瑶好清洁,家必备一浴桶,工作回家必药浴一次。因处深箐,又好清洁,故长寿者多。”因此,高华村也被称为“泡在木桶里的村庄”。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高华村瑶浴藏在深山人未识。人背马驮曾是这里百姓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方式。
“小时候,寨子里孩子读书很少,都是跟着父母上山采药,所以从小就知道哪些植物能够入药。”今年67岁的瑶族老人赵有辉,是瑶族药浴的国家级传承人,在他的记忆里,瑶浴虽然历史悠久,但真正产生经济价值,是近些年来的事情。
2008年,瑶族药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自此之后,高华瑶浴名气大幅度提升,许多人慕名而来,为发展瑶浴产业奠定了基础。
2011年,高华村投入乡村旅游发展资金100万元,完成29户瑶浴间改造;2014年实施“美丽乡村·四在农家”特色村寨,投入项目资金500万元,完成30户瑶浴间改造及寨门、青石板步道、停车场、博物馆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打造瑶浴主题文化旅游村寨。
“过去我们这里路不通、电不通,吃饭都成问题;现在用瑶浴来发展旅游,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赵有辉说。
生活好起来的赵有辉,尽管已是耳顺之年,仍对生活充满了追求。他在原来老屋地基上,重新修缮了宽敞的新房。“一楼用来洗药浴,二楼自己住,三楼给客人住。”谈起新房的规划,老赵乐开了花。在高华村,很多村民像老赵一样,不断投入资金修建新式的瑶族民居,发展瑶浴和农家乐。
截至目前,全村共有60户修建和改造瑶浴间,其中有16户规模较大的农家乐,一次性可接待泡澡200人左右,住宿120人。2019年底,高华瑶寨成功晋升为国家3A级景区。
伴随着瑶族药浴的发展,如何做好管理和服务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擦亮瑶浴这块金字招牌,村里成立了高华瑶族药浴专业合作社,由村两委主导的高华瑶族药浴合作社实行药浴服务统一管理模式,从每桶洗浴的服务费用中抽取10元作为合作社管理经费,每年村集体有三四万元的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
游客不断增多,瑶浴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这让曾经以采摘野生药材为主的高华药浴,出现了药材供不应求的局面。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高华村的瑶药种植基地达到了1100余亩,覆盖贫困户36户128人,主要品种有半枫荷、大血藤等。
“项目的实施,使当地科学地认识和经营瑶药产业,扩大种植后,可以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瑶族人民将丰富的传统知识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从原始的采集中解放出来。”高华村第一书记高阳说,通过项目带动,不断扩大瑶药种植面积和瑶浴经营规模,为打造民族特色村镇农文旅一体特色观光旅游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伴随着瑶浴产业在高华村的兴起,当地的土鸡、竹笋等农特产品,基本不用外销。瑶浴兴则百业兴的局面,正在高华形成。2019年,高华村共接待游客1.8万人次,总收入达到216万元,实现部分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千年瑶浴”的现代化转型之路,也在年轻一代的瑶浴经营者们脚下启程。
1987年出生的赵成棠,曾经长期在外务工,如今经营一家名为 “成棠瑶浴”的客栈。作为年轻一代,赵成棠比他的前辈们有了更多的想法。“我目前申请注册了‘从江高华’‘成棠瑶浴’两个商标,希望能为下一步做大做强瑶浴做好准备。”赵成棠说。
同样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回乡发展的,还有曾外出务工8年的村民赵财香。放弃月收入7000元的薪酬,回乡发展瑶浴产业,赵财香表示这是他做的最为正确的选择。
目前高华村已在着手建设规模化的加工厂。下一步的发展重点,是要把瑶族药浴打造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民族品牌。
晨曦下的高华村,瑶寨民居鳞次栉比,炊烟袅袅。村党支部书记赵成义家房屋外,红底白字的“农家笑迎甘泉到,深情感恩共产党”的横幅格外醒目。
(编辑:李华)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