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尊东汉石像证明都江堰确为李冰所凿
来源:四川日报 记者 吴晓铃 发布日期:2020-08-3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1975年,李冰石像移入伏龙观一殿。   都江堰市文物保护与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供图

  文物档案 李冰石像
  文物年代:东汉
  文物级别:国家一级
  出土时间:1974年
  出土地点:都江堰

  都江堰伏龙观大殿,往来的游客往往会在一尊置于玻璃展柜中的石像前驻足。这尊以当地砂岩圆雕的石像高约2.9米,体量巨大。单从造像艺术而言,颇具汉代石刻艺术深沉、雄大之气魄。然而,这尊石像能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是后世纪念李冰凿刻的李冰像。一经出土,便在学术界引起轰动。它用事实证明,李冰组织修建都江堰的历史记载完全可靠。

  46年前,李冰修建都江堰有了“铁证”

  不少国人应该记得历史课本上李冰开凿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故事。成都平原正是有了都江堰,才在2000多年前开始“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一举成为“天府之国”。然而,修筑都江堰的人究竟是谁?在上世纪70年代石像出土以前,其实一直在学术界存有争议。

  都江堰市文物保护与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文博馆员毛李蓉介绍,李冰治水能够查到的最早记录是《史记》,但司马迁对这个重大历史事件只写了寥寥数十字:“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蜀守“冰”,并没有姓。直到班固著《汉书》,才在“冰”字前加上“李”字。然而这个“冰”,究竟是李冰还是其他人?学界观点并不统一。有学者认为,“冰”也有可能是古蜀国王鳖灵(丛帝开明)的谐音,毕竟《华阳国志》就曾记载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

  1974年,这尊李冰石像的发现让争论盖棺定论。3月3日这天,都江堰枢纽工程迁建安澜索桥时,工人在河里挖到这块“很像人脑壳”的大石头。他们搬不动这个大块头,于是打算放炮炸烂。获悉消息的当地文保人员赶到现场一看,石像具有典型的汉代冠冕和服饰风格,立刻层层上报省博物馆。3月6日,李冰石像从河道中清理了出来。它身高2.9米,肩宽0.96米,重约4吨,底部有方榫,残长18厘米。石像戴冠,宽衣重袖,手置胸前。最让专家们欣喜若狂的是,石像两袖和衣襟上有3行浅刻隶书题记,中行为:“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左袖为:“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椽”;右袖为:“尹龙长陈壹造三神人石珍水万世焉”。

  “这就证明了早在东汉建宁元年,人们已经开始在都江堰为李冰造像以兹纪念。”毛李蓉介绍。

  多尊石人出土,见证都江堰治水文化

  1975年8月,李冰石像加座竖于伏龙观前殿。1996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就在伏龙观的下方,便是都江堰工程引水点宝瓶口。尽管岷江水汹涌澎湃,却在行至鱼嘴处被一分为二,并经闸口下方的消力池卸去“力道”,变得驯服。

  在都江堰二王庙,人们把李冰治水的格言“深掏滩、低作堰”刻在了石墙上;都江堰离堆公园内,也可见复原的“竹笼”“杩槎”以及“卧铁”,它们是李冰古法治水的独特工程技术。当年,李冰父子正是用杩槎和塞满鹅卵石的竹笼筑堰的技术,才完成了都江堰这个伟大的水利工程。

  而李冰石像和近几十年来陆续出土的东汉石人像,为李冰治水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实物证据,也折射出当地治水和拜水的深厚历史。

  毛李蓉介绍,在李冰石像1974年出土以后,次年都江堰渠首扩建外江闸护滩时出土了一尊持锸堰工石像。这件无头石像重约两吨,可以明显看到石像双手持锸而立。“堰工像出土以后,再度轰动史学界,因为它可能是李冰石像铭文中提到的‘三神石人’之一,最关键的是,它证明后世百姓不仅纪念主持修建都江堰的蜀守李冰,就连堰工也同样受到百姓祭祀和拥戴。”

  2005年,都江堰渠首外江索桥加固桥墩时,运砂石工人在此处河床挖出一块东汉残碑。由于长期受到江水侵蚀,汉碑上部分字迹已模糊不清,但经考古人员辨认,仍然识别出在李冰之后的东汉,郭择和赵汜两位名不见经传的都江堰堰官,在冬天组织老百姓疏通河道,避免了来年洪水冲毁河堤的故事。

  如今,这块汉碑和另三尊近年出土的汉代无头石像复制品,也已经在天府大道沿线的精华灌区陈列馆展出,为公众讲述一两千年前古人治理水患的故事。    

《四川日报》(2020年8月28日 10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vip.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