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风情的葡萄牙土风舞吸引众多澳门市民和游客驻足。(资料图片)
一名游客在拍摄东望洋灯塔。(资料图片)
2005年7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南非德班举行会议,一致同意将澳门历史城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5年来,澳门特区政府日益重视保护和合理开发历史城区,澳门市民对世界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不断加强,澳门历史城区不断焕发新活力。 广东民乐的悠扬丝竹、锣鼓锵锵的南狮表演、异域风情的葡萄牙土风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展现了澳门的多元文化。这是近日“庆祝澳门历史城区申遗成功15周年嘉年华”开幕式在澳门郑家大屋举办时的场景。
像爱惜眼睛般爱护文化遗产
大三巴是澳门的地标,这座哥特式建筑遗存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拍照、打卡,感受澳门的南欧风情;而在牌坊的斜后方,一座中式的哪吒庙香火不断,络绎不绝的信徒前来点香、祈愿。2座风格迥异的建筑和谐共存,是澳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见证。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澳门历史城区包括8个广场前地和22座建筑。穿行历史城区,游客既能在主教堂、岗顶剧院、议事厅前地领略西式文化,又能到妈祖阁、关帝庙、郑家大屋感受中式传统。
“这些广场和建筑,包括西式教堂和中式庙宇,是澳门多元文化最直观的体现。作为欧亚文明的交汇点,澳门长期实践文化多样性,因而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优势。”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局长穆欣欣表示,文化遗产是不可复制的珍贵社会财富,我们要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爱惜它们。
为确保澳门的文化遗产得以发扬光大,2014年澳门出台《文化遗产保护法》,让整个澳门历史城区的管理有了法律依据。法律规定,列入文化保护清单的建筑,不论其所有权归属如何,其实体管理行为都归政府,并设立专门基金,在政府部门和教会、庙宇的管理执委会之间保持沟通和联系。
保护文化遗产也离不开民间的参与,澳门居民有着强烈的保护意识。2007年初,得知半岛最高峰东望洋山下即将兴建的高楼,有可能遮蔽东望洋灯塔部分海岸景观,澳门民间人士组成“护塔联线”。为响应民间的保育诉求,行政长官于2008年春签署批示,制定东望洋灯塔周边区域兴建楼宇容许的最高海拔高度。
让民众触摸有鲜活感的历史
7月的澳门,气温高达30多摄氏度,但东望洋灯塔下入场的游客排成人龙。登上东望洋塔,在塔顶360度远眺小城风光,现场一片欢乐。这便是“东望洋灯塔攻顶游”活动。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澳门历史城区,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精选了平常较少对外开放的世界文化遗产场所,开展“我和何东图书馆约个下午茶”“最美风景大三巴”“郑家大屋寻宝记”“探秘议事亭藏书楼的魔法阵”等多项主题体验活动。
“文化遗产和我们共生共存,是我们的日常,我们每天都穿梭其间,我们触摸的是有鲜活感的历史。这个是澳门文化特别珍贵之处。”穆欣欣说,近年来,澳门政府大力推动文物建筑活化再利用,文物活化工程的目的,在于使历史建筑重新成为一个可以和民众共享的公共空间,让它们融入日常生活,而不是把文物孤立起来。
的确,在澳门,历史城区不只是历史,更是现实;不仅是景点,更存在于居民的真实生活。这些文化遗产大多没有被高墙大院阻隔,而是与人群、街道融为一体,而且大多免费对公众开放。例如大三巴牌坊经常举办拉丁大巡游、托盘比赛等大型活动,玫瑰圣母堂是全城举行音乐会场次最多的教堂。
从2005年成功申遗至今,澳门历史城区在保育中发展,为澳门带来了世界级的知名度。据统计,澳门旅客人数已从2005年的1870万人次,达到2019年的3940多万人次。
培养孩子的世遗保护意识
面对两张几乎一样的澳门历史老照片,要想找出其中的不同可真是要费一番工夫。虽然过程曲折,但是让参与“找不同”游戏的黄女士和孩子感觉收获良多。黄女士说,她从小就经常在历史城区游玩,没想到有那么多的历史故事自己都不太了解,希望未来一定要珍惜和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
在此次“庆祝澳门历史城区申遗成功15周年嘉年华”活动中,主办方安排了拼图、套圈、投篮、插画等诸多活动,其中很多都是亲子类游戏。参与活动的澳门居民希望,未来特区政府多举办寓教于乐的活动,增进孩子的世遗知识,培养他们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过去,每当我经过一些文化遗产时都会心想,为何政府不拆掉它们,建设更现代的设施?经过培训,我才明白无论街道、路牌或是建筑,这些文化遗产都非常有特色,是澳门闪亮的一张名片。”曾经参与澳门文化遗产小小导赏员实践培训计划的苏嘉慧同学表示,培训计划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那些和她年龄相若的小朋友了解澳门城区的历史故事,让世遗文化发扬光大。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vip.163.com
(编辑:石建杭)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