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的土族妇女正在制作土族盘绣。潘彬彬摄
土族盘绣艺术是土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现主要流传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东山、五十、松多、丹麻等乡镇。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发掘的土族先祖吐谷浑人墓葬中,出土了类似盘绣的绣品,由此可知,在4世纪左右盘绣工艺已经出现。
土族盘绣图案构思巧妙、运针细密均匀、色泽鲜艳,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土族盘绣有几种常见的图案:一是汉字图案,比如由“回”“十”字构成的图形纹路;二是植物图案,如牡丹花、荷花等;三是动物图案,如龙、凤等;四是组合图案,如“丹凤朝阳”“猫卧竹底”“孔雀戏牡丹”等。
土族盘绣寓意丰富,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富贵不断头图案大量使用方形回纹手法,借助十字形做不断的延伸,形成连续的变化,寓意富贵长寿、连绵不断;太阳花图案运用丰富的色彩,在视觉上产生冲击力,寓意人丁兴旺、幸福永远;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祥云图案,象征光明、和平、团结、友谊等,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神仙魁子图案通过菱形、圆形的叠加运用,寓意吉祥永远;佛手抱桃图案寓意长寿多福等。
土族盘绣的技法多样,主要有一针两线、两针两线、一根线盘着另一根线刺绣等,耗时长、难度大。过去,土族盘绣以母女相传为主,亦在姊妹、妯娌、婆媳间传承,这种家庭式的传承制约了土族盘绣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亲切关怀下,土族盘绣走上了产业化发展道路。据统计,互助县现有盘绣制作、经营户21家,其中规模较大的盘绣产业公司3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家,盘绣艺术馆1处,盘绣扶贫产业园1处,盘绣扶贫车间2处。同时,在土族聚居的乡镇设立盘绣生产基地10处。在中国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支持下,成立土族盘绣“妈妈制造”合作社2家。互助县现有长期从事盘绣的绣户1100户、季节性生产户5000余户。目前在市场上畅销的盘绣产品种类达500余种,其中包括服饰、家居用品、高端礼品等八大类,年生产量达到5万件,销售收入约800万元。
当前,青海文旅融合发展形势喜人,文创产品市场前景广阔。要充分挖掘土族盘绣文化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培养传承人。通过及时引导、加强教育、实施相关扶贫项目等方式,吸引更多人传承土族盘绣技艺。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能人+市场”的发展模式,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使土族盘绣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
创新设计思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服装界受到重视,一些国 际知名品牌服装也使用了盘绣元素。这些服装多用丝带、绳、软纱等材料代替盘绣使用的丝线,并搭配宝石、亮片等装饰,通过重叠、并置、交错、缠绕等手法,塑造丰富的色彩和肌理效果。在时下流行的时尚箱包、发饰中,也经常见到盘绣的身影。这些实践,为土族盘绣创新设计提供了思路。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传承人群的文化艺术素养,推进现代设计与盘绣传统技艺融合,不断提升盘绣的传承活力。
注重展示和体验。随着文旅融合深入发展,可以尝试在旅游景点开辟土族盘绣互动体验区,聘请绣娘现场演示制作,并向游客教授简单的刺绣技法。
在对土族盘绣文化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既要努力保护文化资源的本真性,也要符合时代要求,让传统技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编辑:牛锐)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