伫立了一千年,它到底变没变?
来源:新华网 邵以南 发布日期:2020-06-1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宝应元年(762年)冬

唐军在洛阳附近打了一个大胜仗

收复都城洛阳和郑、汴等州

第二年,持续8年的安史之乱

宣告结束

 

但这终究成为李唐王朝的转折点

其后,又爆发了黄巢农民大起义

北方战事连绵,经济社会凋零

佛教也一度遭受毁灭性打击

从此在中原地区一蹶不振

佛教石窟艺术日渐式微

那段时期的四川,却相对富庶安定

随着唐玄宗、唐僖宗先后入蜀避难

政治活动的重心逐渐向四川转移

地处川东的大足

日益成为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

大批文人雅士、能工巧匠

在这里聚集

进入宋代

四川经济文化更趋繁荣

一批高僧大德誓志弘法

暮鼓晨钟不绝于耳

不少地方官吏更是带头造像

殷实之家广种福田

大足石刻造像步入鼎盛时期

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

赵智凤出生在大足米粮乡

他5岁出家

16岁前往四川弥牟,学习柳本尊密法

3年后回到家乡大足

立下宏愿,要建造一座

以阐释佛教义理

宣扬儒家忠孝思想为主旨的

大型石窟造像群

 

赵智凤翻山越岭,沐风栉雨

足迹踏遍了大足境内的山山水水

最终,把创建密宗道场的位置

选定在宝顶山上的一个马蹄形崖湾里

 

大佛湾的选址

经过了宗教、审美、地质结构等

综合考量

相对密闭的环境

对造像起到了防水防风化保护作用

在圣寿寺下方

长约500米,高约8-25米的崖面

造像刻于东、南、北三面崖壁之上

 

这项浩大的工程历时70余年

题材内容前后衔接

表现形式无一雷同

牧牛图、圆觉洞

华严三圣、父母恩重经变相

千手观音、九龙浴太子

释迦牟尼涅槃圣迹图、十大明王

……

上万尊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的石刻造像

与环形山崖联成一体

构成一个

场面宏大、形态丰富、无与伦比的世界奇观

 

在宝顶大佛湾背后的山崖之间

还藏着一个别有洞天的小佛湾

石砌的坛台上

千余尊造像活灵活现

“释迦舍利宝塔禁中应现之图”碑

嵌刻在主尊窟背外壁的佛龛中

 

赵智凤披星戴月、玉汝于成

付出整整一生的努力

调动了那个时代

人类工匠所能达到的极致艺术手段

把这份超越历史局限的智慧

外化成了一幅不朽的石窟艺术长卷

 

细数大足石刻的传承

从晚唐开始大规模营建

两宋时期达到鼎盛

余绪延及明清

历经五代

至今留存的石窟多达75处

造像5万余尊

其中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

五山石窟最具代表性

 

以大、小佛湾为主体的宝顶山石窟

虽在五山石窟中开凿时间最晚

却将大足石刻艺术推向了巅峰

是中国唯一一座

经过总体构思、内容相互关联的大型石窟

 

而距离大足城区以北1.5公里的北山石窟

开凿年代历经晚唐、五代,直至南宋绍兴年间

是大足石刻中建造延续时间最长的一座石窟

被称为“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

 

作为世界八大石窟之一

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迄今仍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2020年6月13日

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各地均组织了规模盛大、丰富多彩的

非遗文化展示推广活动

在重庆大足石刻

“石语梵音:探秘大足石刻”云直播活动

用一场90分钟的“云游”

推开了一扇跨越千年的时光之门

网络直播镜头前

大足区委副书记罗晓春

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

大足石刻博物馆副馆长胡蓉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何力平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修复专家张可

大足石刻研究院资深讲解员杨伟英

先后登场

解构这座人类石窟艺术史上

“最后的丰碑”

带领观众沐浴了一场

唐风宋韵的艺术洗礼

 

事实上

上世纪80年代之前

大足石刻一度“默默无闻”

不成其为“景区”

打开这扇门的关键是旅游市场

特别是入境旅游的兴起

 

当千手观音

成为海内外游客争相打卡的

国之瑰宝

当“卧佛”《释迦涅槃圣迹图》

化身宝顶山“封面之作”

一个关于

“守护大足石刻千年魅力”的宏大命题

悄然浮现

 渗水、风化、磨损、失稳、细节残缺

面对文物病害

既需要历史、考古、金石、化学等学术领域

协同配合

也讲究石刻、铸造、油漆、色彩等实用技术的

纯熟运用

找准病因、对症下药、久久为功

历史价值的研究

精神价值的凝练

同步展开

在文物“保护”和“利用”之间

架起了一座桥梁

 

如今,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流连大足石刻

不仅仅震撼于佛教造像巧夺天工之“形”

亦感佩于慈孝文化源远流长之“神”

 

保护是基础

研究是核心

利用是目的

过去20多年

大足石刻奋力书写的“三篇文章”

恰恰印证了文旅融合的内在逻辑

文化,提升旅游产品供给的深度和内涵

旅游,为文化的变现畅通渠道、塑造载体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

有代表建议

“把大足石刻列入全国统一发行的教材”

在当地

全力推动大足石刻保护研究传承利用

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如火如荼

当前

大足人同时扮演着

“医生”“老师”“导游”三个角色

在千手观音修复的基础上

对卧佛、小佛湾、圆觉洞等进行修复

 

文化传承方面

把“慈、善、孝、义、廉”

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向世界广泛传播

深入挖掘背后故事、解读石窟之谜

开发更多文创产品

展现石刻文化的精髓

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重庆主城都市区扩容

等重大契机

大足还将以石窟文化为龙头

促进文旅市场向全时、全域深度转变

 

一千年前

赵智凤们用一生的坚守创造了“奇迹”

一千年后

守护“奇迹” 的我们

又将怎样讲述面向世界的中国故事?

 

文:邵以南

(新华网)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vip.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