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寺遗址出土的石造像头部(明代)。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石佛寺遗址发现的水月观音造像。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5号巨石周身雕刻的罗汉群像。赵迎昭摄
石佛寺遗址发掘区侧视图。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5月6日9时,重庆江津石佛寺遗址笼罩在晨雾之中。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可远眺江津区主城和几江长江大桥。虽紧邻地处江津城市核心区的滨江新城,但这里还是十分静谧,可以听到潺潺的流水声。
作为入围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的项目,连日来,石佛寺遗址获得了考古界和文博爱好者的瞩目。不少人好奇:这处晚唐五代至明清时期的寺庙遗址究竟长啥样呢?
笔者看到,遗址区域内,多块砂岩巨石林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石佛寺遗址考古现场负责人、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工作人员牛英彬说,这处遗址最大的地貌特点是有十余块天然巨石顺坡势散落周围,寺庙布局于巨石间,堪称“奇石建古寺,寺在山水间”。这吸引着考古工作者探索它的历史文脉。
于细微处见真章
从条石表面看宋代“匠心”
“招提高耸与天邻,夕梵晨钟远近闻。”这是明代工部尚书江渊对家乡石佛寺的描绘。这座曾位被列为“江津八景”之一的古刹,历经千年风雨,被湮没于地下,曾一度无人知其踪迹。
证经补史,延续文脉。2016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配合江津滨江新城建设考古中发现了石佛寺遗址。鉴于遗址的重要价值,遂转为以遗址公园为目标的主动调查和发掘,截至2019年底,共计发掘4600平方米。
牛英彬称,经过几年的考古发掘,考古工作者已厘清了遗址功能分区、布局和沿革,“该遗址由建筑基址区、石上建筑遗迹区、摩崖造像区、墓葬区及放生园区所组成。”
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宋、明清时期的大型寺庙建筑基址相互叠压,沿革清晰。其中宋代建筑布局由前殿、后堂、配殿、石窟建筑、佛塔等组成,是我国南方地区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寺庙遗址之一。
专家还在遗址中发现了数座规模宏大的宋代殿阁遗迹。其中前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是南方地区发现规模较大的单体大殿。石窟建筑是一座楼阁式建筑,这也是川渝石窟寺中发现最完整的窟前建筑。
考虑到后期的展示利用,考古专家以最小破坏为原则,对各时期的建筑都予以最大程度的保留。
“上面是明清时期的条石,下面是宋代的条石,区别有些大吧!”牛英彬带领笔者走进考古现场,用手指向一处存着少量积水的排水沟。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笔者看到两层条石的外形确实大有不同。宋代的条石表面平整,棱角分明,如同机器切割的一样;明清时期的条石表面不规整,表面的錾刻痕迹也没有宋代那么精细。
细细观察,可以看到考古现场有不少细节能反映出宋人的“匠心”。一口在山石上开凿出的水缸被发掘出来。这口宋代的水缸造型圆润敦厚,表面刻划有规则的水波纹,时隔近千年仍清晰可见。
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经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牛英彬表示,通过考古发掘出的大量实物资料,考古人员感受到宋人对美和生活品质的追求体现在方方面面,这体现出宋代文化的兴盛。
发现470余尊造像
为“随山就势”的遗址添彩
在建筑基址区后部,有4块天然巨石(1-4号石),顺着山势呈一字排列,蔚为壮观。
4块巨石表面沟壑纵横,长着绿油油的苔藓。其中,3号石表面被雕凿出很多台阶,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可在巨石顶部观赏长江江景。3号石两侧分布着柱洞,专家推测宋代时应该是长廊建筑,用来连接2号石和4号石。
如今,长廊建筑已不复存在,考古工作人员在3号石和4号石之间搭设了木梯。通过木梯走上4号石,可以看到这块巨石内部被凿空为地宫,顶部还开凿出一个天窗,令人称奇。牛英彬说,根据巨石顶面排列规则的柱洞、凹槽分析,宋代时,4号石上部应该是一座木结构的四边形佛塔。
从石佛寺遗址宋代建筑布局图上可以看到,建筑基址区的中轴线和4块巨石串联成的线之间,构成了一定角度。牛英彬称,这打破了中轴线直线延伸的传统做法,是传统建筑方式与山林地貌的有机结合,让寺庙成为一处独特的、充满生机的山水寺院园林景观。
牛英彬表示,寺庙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体现了“随山就势、巧于因借”的山地建筑规划设计思想及营造技术特色,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提供了一项杰出范例。
该遗址考古的主要收获之一是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精美石刻造像。摩崖造像集中开凿于5号巨石上,共计470余尊,包括晚唐五代的水月观音、东方三圣,南宋时期的泗州大圣、五百罗汉等。另外还出土有上百件精美的圆雕造像、石刻建筑构件及40余块碑刻、题刻等。
晚唐五代的这尊水月观音造像,自由随意地坐在奇石上,给人一种潇洒飘逸之感。细细观赏,观音头戴宝冠,面相丰润,神态慈祥,项饰璎珞,上身斜披络腋,下着阔腿长裤,双手抱膝坐于山峦座上。造像仅腰部以下与龛壁相连,近乎圆雕;两侧上方各有一镂空雕刻的飞天,裙带飘然,轻盈飞舞。
为何认为这尊水月观音雕凿于晚唐五代呢?牛英彬介绍,在安岳圆觉洞、大足北山石刻营盘坡保留有一批唐末五代时期的水月观音造像,它们有着共同的造型特点——脸庞丰腴、双手抱膝、璎珞项圈、着阔腿裤、山峦座等。根据这些特点,可印证江津石佛寺的水月观音像年代大致在晚唐五代时期。
此外,巨石上雕凿的罗汉造像整齐排列,姿势表情各不相同,让人眼花缭乱。据了解,宋代时,有一座台基式建筑,将该石包裹其中。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负责人称,利用天然巨石来营造寺庙,重庆目前仅此一例。这种因地制宜、根据地形走势布置建筑的方式,反映了古人的智慧。
着眼文旅融合发展
依托遗址建设考古遗址公园
“石佛寺遗址成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加上正在进行的考古发掘,我们保护利用这处遗址的担子更重了。”江津区文管所所长王世俭说。
如何活化利用石佛寺遗址?其实,早在2016年遗址发掘之初,江津区和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就提出了依托遗址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构想。目前,考古遗址公园的方案正在制定过程中。
江津区文旅委主任郑军燕称,在城市核心区发掘出这样一处具有较高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存非常难得。江津区将结合城市发展和市政公园规划,利用遗址现有状态,将遗址打造成以人文为核心的城市遗址公园。
“石佛寺遗址保护利用前景令人期待,看得出他们在发掘过程中,有非常强烈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5月4日,当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雷兴山在“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线上终评会上听说江津正在遗址所在地规划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时,颇为激动地表示。
滚滚长江,让巴渝文化绵延不绝。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负责人表示,石佛寺遗址具有内涵丰富、价值重大、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观赏性强的特点,是践行考古、保护、研究、展示利用一体化理念的重要案例,具备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潜力,对留住文化根脉、促进文旅融合、提升城市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专家们表示,我们今天不仅仅是为了复原古代景观,触碰和感叹历史,也要从过去的规律中酌古御今,从消逝的文化中含菁咀华,让重庆的文脉世代延续下去,让重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底蕴得到更大程度的彰显。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vip.163.com
(编辑:石建杭)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