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凝聚爱国主义力量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纲要》强调,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凸显了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新时代青年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先锋力量,新时代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变化使然、青年使命应然,应着力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加以把握。
把准时空坐标:
认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从“知”的维度看,要把准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空坐标,加强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是基于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应对新时代内外环境和形势任务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激励青年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的内在要求。
一方面,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新时域。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域特性和时域表现,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丰富着自身的内涵。列宁指出:“祖国这个概念要历史地看待。”毛泽东也提出:“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把准时域、因时而进,实现与时代同频共振、与形势合拍呼应。否则,只能是“空转”的、不接地气的爱国主义教育。从国际时域看,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内时域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在国际时域和国内时域的交织互动中,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坐标已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世界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的时代”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
另一方面,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正处于新场域。这里的新场域是指影响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多维空间,在彼此不同的位置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定的网络关系,它不仅是一个地理空间,也是一个文化空间。地理学意义上的新场域,主要指大变局时代的经济全球化在形构我们行为的同时重构了一个全新的全球化世界,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学意义上的新场域,主要指在大变局的经济全球化时代,特别是网络时代,不同思想文化、不同意识形态、不同话语权力之间的碰撞与激荡、竞争与较量更趋激烈。
厚植家国情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情”的维度看,要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厚植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方向和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国青年运动实际内蕴着政治意义上爱国主义情感的自由流动,是家国情怀的集中表达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实践。
无论是革命时期的救国立国、建设时期的兴国富国,还是改革时期的强国复兴,价值旨归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先锋力量都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有志青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是同维护国家统一和独立、巩固国家政权、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央人民政府于1954 年6 月印发的《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明确指出:“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献身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志愿,加强国家观念,树立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观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国际主义的精神。”这一时期,青年积极参与抗美援朝战争和生产劳动竞赛,就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写照。
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日趋密切,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也转向了以富国强民、实现现代化为核心的求发展道路上来。1983 年7 月,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经常地进行和加强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1994 年8 月,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这一文件还专门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为题,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了安排部署。在实践中,广大青年更加自觉地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志愿去西部等祖国需要的地区支农、支医、支教,为祖国建功立业。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也随之进入到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核心目标的阶段。在百年未有的全球大变局背景下颁布的《纲要》,是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引导广大青年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本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当代中国,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三者命运的紧密相连、性质的内在统一、使命的息息相通,决定了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这也是厚植家国情怀的根本所在。厚植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就是要引导青年在追梦圆梦的过程中加强对祖国的真心热爱、对党的绝对忠诚、对社会主义的积极拥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强大精神动力。
砥砺强国之志:
锤炼风雨无阻的高贵品格
从“意”的维度看,要砥砺强国之志,锤炼青年风雨无阻的高贵品格。《纲要》提出,要引导人们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在进行伟大斗争中更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青年自觉地认识到自身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便会产生强烈的报国志向、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为国献身的坚强意志。这种爱国意志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坚定性和持久性,不会随着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社会的进退、人生的沉浮而有所改变。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决不只是对祖国热爱之情的情感激发,更是为祖国建功立业所必需的坚强意志和理想信念的长久磨砺。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年要深刻感悟革命先烈的强国之志,就要了解厚重的世界史、中国史,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锤炼青年风雨无阻的高贵品格,更要着眼于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因此,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引导广大青年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敢于直面风险挑战,发扬斗争精神,勇于应对风险挑战,在斗争中见世面、长才干,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爱国意志转化为斗争本领,变成义无反顾的报国之行。
实践报国之行:
汇聚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从“行”的维度看,要将青年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成报国的实际行动。只唱爱国高调,不求爱国之行,最终会使爱国主义成为空谈。真正的爱国者必然是自觉地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作报国行动的人。
新时代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青年、教育青年、凝聚青年,引导青年做这一重要思想的学习研究者、传播践行者。要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国梦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向青年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亟需回应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从而增强“四个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导青年发展的根本价值准则,是促进青年健康成长的基本德性要求。引领青年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支持者和模范践行者,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引导青年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制度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根本性、决定性、长远性的重要作用。《纲要》提出,要强化制度和法治保障,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作为法律制度层面的爱国主义,是对爱国主义教育基本道德要求的规定。再好的制度只有切实付诸实践、不折不扣执行,才能发挥其具有的优势和应有的功用。新时代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要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青年党日团日、主题班会、军事训练、冬令营夏令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学雷锋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之中。
【作者简介:徐国亮,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邓海龙,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传统家教、家风历史嬗变及现代转换研究”(项目号17AKS022)阶段性成果。】
(编辑:闫若之)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