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产业扶持政策 让群众过上看得见的好日子
来源:青海日报 张多钧 白林娟 发布日期:2020-03-1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从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城出发,过一段乡镇公路便走上了弯弯绕绕、颠簸险峻山路,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了大庄乡唐卡村,见到了驻村“第一书记”刘云辉。

    黝黑肤色下透着红红血丝,一套旧运动服的裤管和运动鞋上满是泥渍,完全不像是从省里派来的驻村干部,更像是一位日夜劳作的农民。

    2018年3月,从部队上转业到省安全厅工作的刘云辉被派驻到唐卡村担任“第一书记”,面对陌生的农村工作环境,面对从未接触过的群众工作,刘云辉坚持吃住干活在村里。

    唐卡村位于民和县大庄乡,距离县政府驻地60多公里,村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全村2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常住人口大多是老人、妇女,是大庄乡这个深度贫困乡镇里的深度贫困回族村。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刘云辉想到的首要任务便是走村串户摸清村情,访贫困、挖穷根。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了刘云辉的面前,他是陕西人,讲的是“陕普话”,唐卡村村民说的是当地的方言,“沟通”仿佛成了横亘在刘云辉和群众之间的一座大山。

    如果连沟通都沟通不了,那扶贫工作岂不是天方夜谭?

    军人出身的刘云辉做事直接干练,但也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于是,每天晚上吃完饭,刘云辉便和驻村队员徐显鹏进行夜访,多看、多说、多听,渐渐地语言关很快就通过了,他不仅听得懂,有时还能说上一两句当地的“土话”。

    唐卡村是纯回族村,养殖、种植是村里人延续多年的习惯,也是谋生的方式,尤其是民和县全膜双垄玉米栽培技术推广以后,浅山地区的大庄乡群众尝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甜头,原本自给自足的种植业能见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收益。

    于是,精准扶贫伊始,在产业的选择上,大多数贫困户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发展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

    “借助产业扶持政策,利用扶贫产业资金,把原有并且是贫困户愿意发展的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真正实现产业的持续发展,群众的持续增收。”这是刘云辉的想法,也是他努力的方向。

    为了节约喂养成本,提高收益,刘云辉动员村民发展种植业,实现草畜联动。2019年,唐卡村有66公顷耕地全部覆上了地膜。

    已过不惑之年的马子义是唐卡村的养殖大户,也是村里积极脱贫致富的典型。而一年前,人们对马子义的看法竟与这截然相反。原来,此前马子义一直在格尔木打工,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打零工的他生活十分困难,甚至难以继日,家里年近80岁的父母腿脚不便,日思夜想想让马子义回家帮衬,但马子义以没有钱无颜面回家为由,不管父母如何苦口婆心都不愿回家。

    驻村没几天,刘云辉就了解到了这个情况,他及时和马子义的父母沟通,不厌其烦地给马子义做思想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铁了心要劝马子义回家。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以后,马子义丢下思想包袱回到了唐卡村,在刘云辉的引导和帮助下,他利用产业资金盖起了羊圈,买了12只羊,开启了养殖之路。

    “刘书记给我讲政策、说道理,让我放下思想包袱回家了,心里真的很感激!”如今,马子义的羊已经发展到了30多只,一年纯收入就有2万多元,与此同时,他还能陪伴父母,马子义年迈的父亲也从见人低头不语变成了现在的笑容满面。老人家说,是刘书记给他们家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欢声笑语。

    为全村贫困户购置鸡苗约2000只,组织拉面、烹饪培训50余人次,维修、疏通道路300余米,全村接通网络,网络达到了全覆盖,为学校捐赠电脑10台……随着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各种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变化显现,2018年底,唐卡村退出了贫困村。

    “自从刘书记来我们村里,这些喜人的变化都是我们自己看得见的,在刘书记的带领下,村里积贫积弱的面貌正在一点点改变。”村主任安木洒深有感触。

    2018年10月,民和县在全县30个村(社区)开展讲习所创建工作,尽管在平时的工作中,政策宣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但讲习所创建工作无疑为唐卡村搭建了最好的宣讲平台。

    “要改变他们的思想,要让老百姓动起来,要让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利用新理念、新技术,让老百姓高高兴兴脱贫。”这是刘云辉开展讲习所的初衷。

    村民安文德就是村里开办讲习以来的受益人之一。安文德是村里的贫困户,家里8口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养殖和种植,他把学到的技术和经验用到了实际发展中,不仅养殖规模扩大了,收入也翻了番。

    不仅如此,村里人在秋收方面也比以前先进了不少,2019年,很多人淘汰了手拔和用镰刀割的传统收割方式,用上了收割机、脱粒机、碎草机等,比起往年,秋收完成得更早、更快,早早完成秋收的人们还出去打零工增收。

    2018年底,唐卡村被确定为国际农发基金贷款试点项目村,刘云辉说,下一步他们将会在产业现代化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找策略、下功夫,彻彻底底改变大山深处老村庄的旧模样。

(编辑:彭凤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