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建党以来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龙胜红军岩、红军楼:见证军民一家亲
来源: 魏铭 发布日期:2020-01-2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龙胜“红军楼”

  地处广西东北部的龙胜各族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占比超过60%。在这里,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红军楼”——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杨氏鼓楼。红军楼这个名字的由来,还得从80多年前的一场大火说起。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进行战略转移。当年12月初,红军突破敌人设置在广西兴安县界首一带的湘江沿岸第四道封锁线,避实就虚,沿着湘桂边境山区西进,于12月4日翻越桂林市资源县与兴安县之间的老山界,分三路向龙胜县挺进。

  当时,国民党特务常常混入红军宿营的村寨四处纵火烧粮,并散布红军“见人就杀,见屋就烧”的谣言,从而挑拨红军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针对这种情况,朱德向各军团首长发出命令:连日桂敌派出大批密探,在我各军团驻地烧毁民房,企图疲劳及嫁祸我军,破坏红军在群众中的威信。各军团首长及其政治部应于到达宿营地后及离开宿营地前严密巡查。如遇火警,务必设法扑灭,救济受难群众。纵火奸细,一经捕获,应即经群众大会公审后枪决。

  在龙坪侗寨宿营的是红军主力。一天深夜,寨子的一间木楼突然起火,火借风势,大半个侗寨顿时变成一片火海。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立即披衣起身,快步登上寨子中央的杨氏鼓楼,亲自指挥红军战士灭火,并要求一定要尽全力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红军战士和侗族群众的奋勇抢救下,大火很快扑灭。当晚,几名国民党纵火特务被红军保卫人员抓获。

  第二天,红军在寨子的一家祠堂召开群众大会,公审纵火特务,揭露敌特的卑劣行径,宣传红军及我党的政策,并发放救济款,接济受损失的群众。当地群众了解了事情真相,认识到红军是一支纪律严明、真正保护人民利益的军队。于是,他们纷纷帮助红军,当向导、做挑夫,使敌人妄图挑拨红军和少数民族关系的阴谋破产。

  为纪念这段历史,当地群众便把杨氏鼓楼改称为“红军楼”,审判国民党纵火特务的祠堂也被称为“审敌堂”,现今都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同期,进入龙胜的红三军团驻扎在白面瑶寨附近的矮岭村。由于连年征战,加上国民党散播了大量对红军不利的谣言,当地群众非常恐慌,在红军到达前就纷纷躲进山林。

  为了消除隔阂,红三军团4师首长在白面瑶寨旁一块被称为“龙舌岩”的巨石下,会见了当地瑶族首领,向他们宣讲了我党的性质、任务及民族政策,消除了他们对红军的偏见和误解。

  为鼓励当地群众继续革命,红军送给他们一些枪支和弹药,并在这块巨石上刻下了“红军绝对保护傜民”(当时,瑶族等少数民族被轻视,名字上带有反犬旁,如“猺民”等。红军倡导民族平等,将“猺民”改成“傜民”,后又改为“瑶民”)、“继续斗争,再寻光明”两条标语。多年后,当地群众顺着红军笔迹,把这两条标语刻进了石头里,龙舌岩也被改名为“光明岩”,后又改名“红军岩”。

  红军在龙胜停留了10天左右,播撒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当地群众的拥护之下,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开出了灿烂的民族团结之花,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交融、不分彼此。“红军岩”“红军楼”,则在时光中默默地见证着我党民族工作的成功实践。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