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美丽乡村建设见成效。 孙文振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为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凝聚磅礴力量。
记者:红河州既是边疆地区,又是民族地区。前不久,红河州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面,红河州有什么样的部署安排?
姚国华:红河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因美丽的红河穿境而过得名。全州国土面积3.29万平方公里,下辖9县4市,有3个民族自治县、5个民族乡。全州常住人口474.4万人,居住着汉、哈尼、彝、苗、傣、壮、瑶、回、拉祜、布依、布朗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61.18%。
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过程中,红河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精神,深入实施“三大工程”(“一把手工程”“凝心聚力工程”“普惠工程”)、健全“两项机制”(部门联动机制、共建共创机制),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6+N”活动,使创建工作成为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记者:在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过程中,红河州是如何做到全州上下“一盘棋”的?
姚国华:为全面加强党对创建工作的领导,红河州实施了“一把手工程”,牢牢把握创建工作的正确方向。2016年以来,我们共召开州委常委会15次、州政府常务会4次、全州创建工作动员和推进会议12次,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以上率下促落实,全州上下“一盘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对标国家民委确定的创建指标体系,我们制定出台了《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共红河州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的决定》《红河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将创建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各级各部门,纳入领导干部考核考察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确保创建工作依法依规、规范有序开展。
我们把创建工作列入州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州委、州政府年度重点巡察督查内容,做到每月有检查、季度有通报、半年有总结、年终有考评,天天抓实、月月抓紧、抓常抓长。
记者:红河州是怎样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
姚国华:我们实施了“凝心聚力工程”,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宣传多样化和“互联网+民族团结”全域化。
我们紧紧抓住文化认同这个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纳入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各级党校培训班的学习内容,着力培养民族地区思想教育骨干,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时代新风尚。
我们坚持每年11月开展“全州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201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期间,开展了“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开展了“千堂党课进基层”活动,在新闻媒体平台开设创建工作专栏,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到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影像、报纸有文章、网络有信息。
我们充分利用州庆、县庆和哈尼族“矻扎扎节”、彝族“火把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以多种形式开展各族人民“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活动。在全州广泛宣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光辉历程,共发放宣传手册、资料、教育读本等30万余册(份),开展民族团结专题宣讲300余场次,制作展板(墙)报5000余块。充分发挥州、市、县演出团体和文艺队伍作用,以本土创作的民族团结“三字经”、少数民族谚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宣传,各族群众更加自觉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更加坚定。
记者:红河州是如何推动各族人民共享创建成果的?
姚国华:为推动各族人民共享创建成果,我们实施了“普惠工程”,全州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我们坚持把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按照“重大项目带动、特色产业富民、龙头带动、长短结合、务实脱贫”的工作思路,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大会战。2018年,全州完成生产总值1593.8亿元,增长9.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396元、11330元,分别增长8.4%、9.4%。全州经济总量位列云南省第三位,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位居第二。
依托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加强州域南北县市之间、各民族之间的互帮互助,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红河南部地区综合扶贫开发、集中连片综合扶贫等工程。红河州一中等优质高中每年招收南部边疆地区学生,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我们坚持以民族团结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物质基础,把创建工作与“大抓产业、大抓工业、大抓项目、大抓开放、大抓电商+大抓招商”的“5+1大抓”有机融合,助推红河州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结合兴边富民行动、“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和“十百千万”等工程,把资金和项目向民族地区倾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提高民族地区办学水平,全州初中学生实际完学率达97%以上,普通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以上。2018年,全州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1年。
我们把破解民族地区脱贫难题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通过不懈努力,红河州脱贫攻坚取得了新的突破。全州贫困发生率从2018年底的7.7%下降至2019年底的0.64%,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4个深度贫困县和屏边苗族自治县基本达到脱贫出列条件,有望历史性地实现全州整体性脱贫目标。
记者:红河州在弘扬民族文化、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姚国华:红河州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有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和百年滇越铁路、百年云锡矿业、百年过桥米线等历史文化名片,其中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红河州生态环境良好,有屏边大围山、绿春黄连山、金平分水岭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异龙湖、长桥海、哈尼梯田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民族文化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名片日益闪亮。
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过程中,我们坚持创建工作与繁荣民族文化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民族文化阵地建设。目前,全州共建有1107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1434个农家书屋;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工作,完成48卷《哈尼族口传文化译著全集》编译工作;鼓励民族文化精品创作,歌舞剧《哈尼古歌》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精彩亮相,舞剧《诺玛阿美》、音乐会《哈尼交响》等一批文化精品获得国家级奖项;培养一批乡土文化人才,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70个,哈尼历史文化博物馆于2019年4月建成开馆。通过一系列举措,精心呵护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编辑:李华)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