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堡藏寨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日期:2020-01-1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在奔流不息的杂谷脑河对岸山坡上,有一座雄伟、浩大的石头城堡般的寨子,耸立在大雪山的脚下,那就是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至今仍保存完好的甘堡藏寨。

  藏寨大门(孟原 摄影)

  甘堡藏寨隶属于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是一个典型的嘉绒藏族聚居的大寨子。它地处理县至马尔康百里藏羌文化走廊的中心地段,位于国道317路旁,距成都市192公里,距理县县城8公里。该寨倚山傍河而建,故得名甘堡,藏语意为“坡上的村落”。整座寨子错落有致,鳞次栉比,气势恢宏,蔚为壮观,背负绵绵青山,面临千古沱水,风光宜人,景色秀美。

  背倚青山的甘堡藏寨(孟原 摄影)

  建筑特点

  藏区自古就将甘堡称为甘堡甲穹,意为百户大寨,它是理县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嘉绒藏寨,整个村寨的建筑无不体现出嘉绒人精湛的技艺。进村入户路、户间路、环寨路全部硬化,民居、官寨也全为石头建筑。与羌区和其他藏区取材有别,甘堡藏寨居于坡地,无山石可采,故多取杂谷脑河中鹅卵石和巨型石包为材。古时常用火攻之法使巨石爆裂,近现代则用铁铸工具将石头化整为零,切割为被当地人称为石墩子的长方形条石,用于修造房屋。在甘堡藏寨,寨中所有男子几乎都是石匠,砌石墙对于他们来说更是拿手好戏,无需垂墨吊线,只凭经验和目力,如同信手拈来,由他们砌出的石墙,平整笔直,棱角分明。可以说甘堡藏寨就是一个“石头部落”,入眼皆是石头的奇观,雄风犹存,保存完好,实为奇迹。

  “石头部落”甘堡藏寨(孟原 摄影)

  甘堡藏寨民居多为三层,习惯上为一层养畜、堆放杂物;二层为主人居住生活和接待客人场所;三层的前半部为房背,用于晾晒粮食,后半部为半边照壁,内设经堂,供奉佛像和经文,楼层之间用独木楼梯和板梯相通。

  文化特色

  不仅建筑独有特色,甘堡藏寨的文化底蕴也尤为深厚。这里属典型的汉、藏、羌文化结合部,其独特的文化现象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

  随处可见的藏文化图案装饰(孟原 摄影)

  甘堡藏寨是嘉绒藏族聚居的大寨。藏语方言嘉绒话分布在阿坝州金川、小金、马尔康、理县、黑水和汶川部分地区,以及甘孜州、雅安地区、凉山州等地,讲着嘉绒话并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藏族为嘉绒藏族,藏区称这地区的藏民为“绒巴”即农区人。“嘉绒”有两种解释,一是因嘉莫墨尔多神山而得名,意指墨尔多神山四周地区;“嘉”是汉人或者汉区的意思,“绒”是河谷地带的农作区。两个词合在一起就是“靠近汉地的农耕区”。

这里特有的锅庄、民歌、服饰、习俗以及屯兵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石头文化都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游客前来观赏游玩、休闲度假。

  行走在巷道中的藏族妇女(孟原 摄影)

  甘堡藏寨无论在地理位置、藏寨规模、历史文化上都比嘉绒地区其他藏寨略胜一筹,堪称 嘉绒藏区第一寨 。

  历史沿革

  据当地的人介绍,春秋战国至晋朝属维洲属地,阿坝是羌人游牧区之一,南北朝时期属吐谷浑国。

  唐太宗贞观年间,松赞干布派大兵压境,在松洲(即今松潘县)一带发生激战,占领了该地区,当时甘堡一带是两兵激战争夺的地方。

  而后,西藏内部发生四分五裂,大部分藏人没有回西藏而留了下来,与羌人融合比邻而居世代繁衍,成为嘉绒藏族。

  明代推行土司制,甘堡属杂谷脑土司领地。

  清朝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废除土司制实行改土归流将杂谷土司属地设五国军守备,甘堡设苟桑二员守备,其中桑式守备衙门主体至今保留完整。

  2008年5.12大地震,让甘堡藏寨毁于一旦。

  2009年3月5日,理县甘堡藏寨举行了“湖南省对口支援理县甘堡藏寨委托重建仪式”,标志着甘堡藏寨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启动。

  历时二年多的重建后,千年古藏寨基本全面恢复原貌。

  青山脚下的甘堡藏寨宏伟壮观(孟原 摄影)

  旅游指南

  周边景点有:桃坪羌寨、米亚罗红叶风景区和古尔沟温泉。

  可由成都直达,或从理县乘车,到阿坝州的其他景区都非常方便。

  由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每年的夏秋之际是阿坝旅游的最佳时间,即6月至10月。除了风景最为秀美,气候最为宜人以外,阿坝州的一些重要的旅游节庆和民族节日也多集中在此时。比如每年9月的国际熊猫节、6月至9月间的嘉绒藏族看花节、7月至8月的若而盖雅敦节和祥隆节、7月的牦牛文化节和阿坝县扎崇节,以及8月96日壤塘县的藏巴拉节等。

(人民网)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vip.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