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过胭脂的山门屋面
梅花柱开浆后粘麻
新闻背景
万寿寺是明清两代皇家的家庙。其始建于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李太后为了求得佛祖的庇护,保佑王朝世代永昌,出资巨万修建万寿寺。清代皇室成员多在此举行佛事活动及盛大的祝寿活动。经明清两代多次修缮、扩建,万寿寺最终形成集寺庙、园林、行宫于一体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被誉为“京西小故宫”的万寿寺,正在经历125年来的首次大修。预计明年,西路和中路大部分古建修缮工程有望竣工。慈禧太后的梳妆楼,德玲公主笔下的“寿茶坊”“寿膳坊”将揭开面纱。
万寿寺西路将首次开放
最近,《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2年)正式发布,万寿寺的保护利用再次被提上日程。按计划,万寿寺中路和西路的古建修缮有望在2020年完成,东路完成腾退后将启动考古等工作。届时,万寿寺西路将首次开放。
万寿寺西路有独立的南门,正对着长河。进入大门,古建筑被中间夹道一分为二,一边是寿膳房,一边是寿茶房,其后是皇帝、太后驻跸之行殿。再往后走,还有小亭、假山、游廊等建筑,大部分穿着绿色苫布制成的“外套”,等待来年进一步修缮。
相传,当年慈禧往来于颐和园与紫禁城之间,都要在万寿寺拈香礼佛,在西跨院行宫吃茶点。她还曾经在这里的一栋小楼梳妆过,小楼被称为“梳妆楼”。这栋楼此前一直为非开放区,目前已经进入“精装修”阶段,屋顶、瓦面和廊柱等基本已经恢复健康。这栋楼的设计很巧妙,一层上二层屋里没有楼梯,可通过楼外两侧的爬山游廊直接进出二层。
修缮后,万寿寺里的植物也将有露脸机会。相传院内的海棠树有一部分是慈禧手植。
目前,万寿寺东路的方丈院已经开始修缮。史料记载,东路区域有大斋堂,大厨房及僧舍,中为斋堂、前宇、南房,斋堂之后为土山,最后是独院。目前,东路已经完成腾退,大部分地面遗留已经消失。未来,文物部门将在这里开展考古发掘工作。
有望夜游寿膳房和寿茶房
北京艺术博物馆,设立在万寿寺内,该馆馆长王丹说:“今后,艺术博物馆要开放更多文化空间,将更多文物古建合理利用起来,让更多观众可以共享优秀传统文化。”
未来,艺博馆除举办展览外,还可以为公众提供一些举办茶会或雅集的小型空间。据透露,一旦西路最靠近河岸的寿膳房和寿茶房具备开放条件,将延时开放,供参观者“夜游”,为北京夜空添“亮”,为市民的休闲生活添“彩”。
王丹透露,万寿寺修缮工程竣工后,中路恢复开放,东路南部计划设置观众服务中心区域,具备售票、咨询等功能。届时,艺博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将更加活跃,比如结合博物馆特色开办木工工艺和染织工艺等传统手艺传习。
近10万件文物精品出库
在万寿寺的大雄宝殿里,原状陈列着22尊佛造像。现在,造像已开始全面“体检”,完成了除尘处理,探查病害,以便制定保护方案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加固保护。
修缮后,以往藏在文物库房里的宝贝将有展示空间。王丹介绍,艺博馆藏近10万件文物,藏品门类丰富,主要包括历代书法和绘画、碑帖及名人书札、宫廷织绣、官窑瓷器、古代家具、历代钱币及玺印等。其他如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牙角器、佛造像、鼻烟壶等,不胜枚举。除中国古代艺术品外,馆内还保存了部分外国艺术品,更收藏了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大师的传世之作。
“瓷器展、玉器展都在酝酿中。”王丹说,“明清两代织绣品数目多、品质精也是艺博的一大特色,而且很多都是皇家御用,我们已经完成了织绣馆的展览大纲,计划建立织绣馆。”
一批古旧家具也有望首次亮相。“仅清代的大型硬木雕花穿衣镜,博物馆就收藏了7架,而且目前还有1架保留着水银镜面。”王丹说。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vip.163.com
(编辑:石建杭)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