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是少数民族散居省份,有54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总人口15.23万,其中畲族人口9.1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江西大力推进“忠诚型、创新型、担当型、服务型、过硬型”民族工作部门建设,加快推进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的江西等方面,探索并打造了新时代民族工作新样板。
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提升民族工作新境界
2018年7月,江西省民族工作系统召开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研讨会”,省、市、县三级民族工作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研讨会邀请知名民族理论专家进行授课,解决了不少过去一直困扰基层民族工作者的理论困惑和实践难题。
此后,我们又在江西省人民政府网举行在线访谈,就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一家亲”“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等一系列重要论述进行了全面解读,大大提振了民族工作部门的精气神,扩大了民族工作部门的影响力。
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战略定力实现新跨越
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把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纳入全局工作中统筹推进。2015年以来先后下发了重要文件4份,采取重大举措几十项,与党中央、国务院民族工作战略部署相配套。这些政策持续有效地推动了全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2015年,江西省民族乡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737元,2017年12405元,2018年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持平。这期间,全省少数民族聚居村寨100%完成了乡村公路建设,从组到村,从村到乡,从乡到县全面进入全省现代公路网络;80%以上的少数民族低收入人群进入中等收入方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几万亩青山之上的毛竹、几万亩山丘之间的油茶形成丰产高效版块,为民族地区绿色产业永续发展提供了可能;90%以上的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完成移民搬迁,“搬得下、过得好、行得稳”为民族地区走出环境制约提供了条件;近5万少数民族青壮年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创业就业,劳动力资源、资本资源开始转向民族乡村振兴、为民族地区融入现代经济发展提供了要素准备和发展可能。
无论是发展速度、发展趋势还是发展质量,民族地区同全省发展差距都在一步步缩小,由过去政府、社会“扶着走、牵着走、领着走”到开始实现“一起走、同步走、向前走”。
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新推进引领民族工作新思路
新时代我们坚守民族工作初心,担当民族工作使命,在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江西民族团结工作更加扎实推进。2017年,省财政再增300万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专项资金,确保了创建工作有序开展。目前,我们正在着手编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项目指南,力争用两年时间实现创建工作项目化,让创建工作既产生社会效益、政治效益,也带来经济效益。
在“连心创建”工作中,我们把创建工作见人、见物、见行同知法、守法、依法结合起来。全省20多个社区挂牌服务,做到8小时内服务在岗,8小时外志愿者在线,就学、就业、就医连心到家。所有流动少数民族人口子女全部实现就近入学,500多个流动经商摊点依法进店经营。全省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发生率逐年降低,有的城市连续几年保持零记录。
我们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国家测评指标同脱贫攻坚测评指标结合起来。新余市有一个布依族、仡佬族和汉族混合居住的村庄,通过开展生产、生活混合型的创建工作,各民族生活上深度交融、文化上真情欣赏。
我们还坚持创新引领,拓展创建工作的新领域和新载体,探索创建工作的新实体和新路径。4所省内高校在开展创建工作中,校领导带队主动先认路进门、主动与民族村结对创建,打造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共享共融平台,扶持各民族成员共同创业的好典型,培训民族村干部讲得出民族理论、讲得通民族政策、讲得好民族知识、讲得清各民族美美与共的好故事。
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建设加快民族工作法治化新步伐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2017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的意见》,提出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努力使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体系建设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合推进、同步向前,不断提高民族工作法治化、科学化、人文化水平。
2017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清真食品管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高校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基层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建设纳入年度综合督查计划,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战略部署,尤其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建设方面做到更加精准发力,更加精准施策,更加政策推动。
建立健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两个第一责任”机制:把流入江西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作为民族工作系统的第一责任,常态化、即时化为来赣创业就业的少数民族人口提供便利条件,提供优质服务、提供政策咨询、提供法律教育;针对2.5万名各类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引导、支持校方打造融入式的生活方式、嵌入式的管理模式,引导各民族学生在一起快乐成长、幸福成才;支持超过1.3万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园区和各类企业就业、创业,提升生产技能,培育团结和睦相处的氛围,提高学生活、学文化、学政策、学法律的本领。同时,把江西到沿海城市创业就业的近3万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作为民族工作系统的第一责任,基本做到生产生活动态全掌握。
我们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进课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班级,民族节日活动进寝室,不断增强各族学生的“五个认同”。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三区支教扶贫”联系起来,使学校、家长、学生紧紧联系在一起。每逢各民族的重要节日,学校都拨专款,邀请各族学生参加。南昌工学院每年寒暑假都组织各族学生上井冈山,寻访红色故地,接受爱国主义传统教育。10年来,全校没有发生一起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和纠纷,各族学生团结和睦。
民族工作重在乡村、社区、基层,重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我们在省级和南昌、上饶等地行政办事大厅相继设立民族事务服务管理窗口,让来办事的少数民族群众不会在“下一次”才知道办事程序,不会在“再等等”中感到失望。九江、南昌近年来建立了一支近200多人的民族事务服务志愿者队伍,凡是需要政策咨询、法律咨询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找到志愿者都能得到正确的解答;凡是有困难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找到志愿者都能得到无条件“热心帮”和“帮到底”的服务。九江市彭泽县的民族事务志愿者每周六日坚持到企业与新疆籍少数民族务工人员一起开展“双语双学”活动,双方结下了深厚的情感。赣州市在市、县(区)都成立了民族事务服务中心,新增编制50多个,财政新增专项经费40多万元,形成网格化管理的模式。南昌、九江、宜春把民族事务治理体系首先建立在社区,30多个社区有了民族之家的“小屋”。“小屋”内容丰富,既有困难帮扶、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又有心理疏导、信息推介等多项服务,少数民族群众有事到家里来讲,累了到家里歇歇脚。全省11个社区所有的民族工作信息既能做到互动和共享,又能在第一时间同省级信息平台实现传递和反馈,所有涉及民族因素的纠纷和矛盾都在萌芽状态、初始阶段得到调解处理。
(编辑:李华)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