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扶贫开发局干部卓玛才旦正式开始了他的驻村生活——任职尖扎县尖巴昂村第一书记,这是他在扶贫局第二轮驻村干部选拔中主动请缨的结果。
“我来尖巴昂村之前就立下了决心,为村里解决具体困难、多做实事,凡事走到前面,做好表率。”卓玛才旦没想到,考验来得很快。2018年8月,尖扎县遭遇了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境内多处地方发生山洪、山体滑坡塌方,多个乡镇的道路、农田、房屋受灾,尖巴昂村受灾严重。对于这个有着125户人家的藏族村庄来说,这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卓玛才旦第一时间便投身到抗灾抢险、组织群众撤离的工作中。因为对村里情况尤其是五保户、特困户的情况了如指掌,这次抢救工作中村里无人伤亡。然而,雨灾造成村道被泥浆淹没,地势低洼处的农田及果林被毁。果园是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而暴雨造成85亩果园中1/5的果树死亡。
卓玛才旦明白,谋长远才能一劳永逸,他开始想办法找出路,先后争取到修缮养殖场、果园资金9万元。今年6月,在协调相关部门争取到10吨水泥后,卓玛才旦又组织18名村民出工两周,对被损毁的3.9公里果园水渠进行了维修升级,一劳永逸地解决了2万多株果树的灌溉需求。
尖巴昂村集体经济匮乏,没有资金改善民生。卓玛才旦做调研、打报告、跑部门、找企业、拉赞助……只要能给村里争取到资金,自己跑断腿、磨破嘴都是小事情。在他的努力之下,村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争取到繁育藏系羊资金10万元;2户贫困户落实了3.8万元农具补贴资金;村民争取到价值8万元的帮扶款及物品。
“村村都有困难,要发展,都资金不足,怎么办?在国家扶贫经费有限的前提下,谁的调研最充分,谁最不计个人得失、能调动一切可用资源,谁就最有可能为村里争取到更多的发展资金。”卓玛才旦总结道。
长期以来,青海省广大农牧民习惯于以采挖虫草、打短工等传统方式挣钱。卓玛才旦明白,想要实现稳定脱贫,改变思路、发展支撑产业是关键。
哪怕工作再忙再累,卓玛才旦也保持着填写驻村日志和民情记录的习惯,他的日志和民情记录,完整地呈现了开办养殖场、果园扩建、农家院等6个脱贫攻坚项目的全过程;记录了“贫困户政策入股、非贫困户资金入股”方式,建立的“贫困户+非贫困户”产业脱贫模式;记录了村里集中打造优质苹果基地的每个细节。
为了改变村民旧思路,卓玛才旦还为全村贫困户下载了“社会扶贫”手机软件。今年1月起,在广泛征求全体村民意见后,他牵头制定了颇具藏族文化特色、通俗易懂的村规民约,利用村规民约激发村民自身积极性,巩固脱贫成果。诵读村规民约比赛、“星级文明户”评选、送温暖等一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一批勤劳致富、孝亲敬老、助人为乐的先进典型得到了表彰,古老村庄焕发出新魅力。
如今,在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的努力下,尖巴昂村初步形成了果木、草畜、劳务、旅游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村民不离乡不离业就能增加收入。
贫困带来的,还有人才的缺乏。在尖巴昂村常年外出打工的队伍中不乏党员干部,客观上造成了村党支部力量薄弱、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足。党员、贫困户、村会计旦正长期外出打工。卓玛才旦多次前往工地与他交流,还为他安排了果园管理员的工作。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村里的32名党员如今大多数已回乡发展。
卓玛才旦从提高党员素质入手,组织全村党员系统学习党章、重温入党誓词,进行党章知识测试,开展党和国家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科技知识教育。此外,他还邀请黄南州扶贫局领导为全村党员上藏汉双语专题党课。今年“七一”前夕,州扶贫局党组到尖巴昂村,与全村党员共同庆祝节日,并安排走访、慰问各自帮扶对象,为他们送去党的关怀和组织温暖。
如今,尖巴昂村的党员被拧成了一股绳,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村民也经历了从“站在边上看”到“跟着党员干”再到“不讲条件办”的可喜变化。
谈及驻村体会,卓玛才旦说:“老一辈革命家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新一代的手中,我们没有理由不跟着共产党,为广大农牧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与智慧!”
(编辑:李华)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