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最现实的“暖民心”的“关键小事”,以群众看得见、摸的着、感受到的实际变化,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一是“两污”治理换新颜,共促民族团结进步。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景象在农村地区时常可见,一直是村寨的“老大难”问题,耿马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乡村环境治理行动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治理乡村环境,打造宜居村寨”活动。如,耿马镇芒信组把村庄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采取“一路一区一户”模式,实行“一整齐、两定期、三干净”户卫生保洁、门前三保、划段包干责任和垃圾处理收费等4乡制度,寨子里男女老少齐上阵,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环境整治的格局,形成积极营造文明卫生乡村环境的浓厚氛围。通过努力,污水、垃圾得到有效处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建设宜居美丽乡村营造了良好态势。全县从解决农村“两污”做起,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在乡镇驻地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在农村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集中或分散的方式建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乡镇生活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实现100%全覆盖,农村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过去“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景象得到了明显改变。
二是文化惠民送大餐,巩固民族团结基础。文化是民族团结的“魂”,针对农村群众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实际,耿马自治县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融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服务活动,进一步加强与各族群众沟通与交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全县92个村(社区)建成村组活动场所711个,白马广场、甘东瀑布休闲公园广场等对群众开放,组建240支乡村文艺队,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县乡村组文化活动广场成了各族群众夜晚最热闹的去处,《搭恋棚》《紧那罗》《泼水舞曲》《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儿女歌唱党》等富有耿马地域民族特色的歌舞轮番上演,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弘扬的同时,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精神文化大餐,巩固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三是政务改革解民忧,增进民族团结友谊。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一部手机办事通”“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方式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一部手机办事通”以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梳理了“我要办医保、我要法律服务、我要申请办户口、我要婚育”等12个办事主题。围绕办理、查询、预约、缴费等4个服务功能,首批共有150个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指尖办、在家办”。全县“一窗通办”“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政务服务改革不新深化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登记、年检等工作办理时间明显缩短,节约了时间成本。办事办结率、好评率和群众满意率大幅提升,增进了民族之间的团结友谊。
四是涉权事项公开,助推民族团结和谐。创新工作机制,采取“互联网+”的方式,开发集公示、查询、举报、比对、预警于一体的耿马自治县领导干部涉权事项公开监督平台,把涉权事项在平台上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做到群众明白、干部清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群众可通过手机APP、网络登录平台查看低保、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就学资助等惠民项目政策资金信息,平台公示公开26个部门55项政策、项目资金,涉及金额7357.18万元,惠及全县各族群众66439人次。各项惠民政策普惠万家,提升了各族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增强了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
(编辑:李华)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