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观众欣赏岩画拓片。 刘文华 摄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以促进地区之间乃至国际之间的文化和艺术方面的交流、互鉴。”阿拉善盟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孙建军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道。
29日,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岩画与居延汉简在内蒙古博物院展出,吸引了广大游客和参观者的关注,也迈出了让“活着”的文化对话世界的步伐。
阿拉善,蒙古语意为“五彩斑斓的地方”,位于中国的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历史上,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在这里不断交融,由此积淀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这里的额济纳黑水城是西夏及元代“丝绸之路”草原路的重要驿站,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丝绸之路古城池。
孙建军介绍道,阿拉善岩画与居延汉简,不仅是极具文献价值、考古价值的历史遗珍,更是蕴藏美学价值、生命意义的艺术遗迹,值得后来者不断探究和发现新的价值。
图为小朋友观看青铜时代名为“雄鹿、羊”的岩画。 刘文华 摄
记者了解到,本次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展共展出阿拉善珍贵岩画实物39件、石雕6件、居延汉简60枚、岩画拓片60幅。
官方资料显示,目前被发现的阿拉善岩画包括阴山余脉岩画、贺兰山西麓岩画、环巴丹吉林沙漠岩画等共5万多组,因其分布范围广、现存数量多、时间跨度大、作画精美,被称为“北方民族的历史画卷”。而在阿拉善额济纳地区发现的居延汉简,与殷墟甲骨、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并称为20世纪中国文献界的四大发现。
“在与国内外岩画的比较中,我们发现阿拉善许多岩画在造型和艺术特点方面反映出文明交融的痕迹。”孙建军说,“这说明汉代时期,‘丝绸之路’畅通,阿拉善居延地区在当时已经成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屯垦戍边之地。居延汉简把居延地区最真实的历史展现在世界面前,堪称为研究汉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此次展出的岩画涵盖人物、动物、符号及狩猎、祭祀、舞蹈等内容,再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信仰,呈示出古代阿拉善的自然生态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生命哲学。居延汉简涉及汉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法律、哲学、宗教、民族等诸多领域,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每一幅岩画都是有温度的,都是跟我们有关系的,在保护中体现它的利用价值。”孙建军如是说。
2018年,阿拉善第一次系统地将沉寂了上万年的古老岩画和两千多年的居延汉简带出了大西北,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艺术展,引起各界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所长魏坚曾说道,阿拉善岩画与居延汉简是当地的两张名片,应当“走出去、引进来”。
据了解,阿拉善博物馆先后成立了岩画研究中心、岩画艺术研究中心、简牍研究中心,开展深入挖掘与研究。
近年来,文化旅游迅速发展,阿拉善越来越受中外游客喜爱,这给阿拉善岩画与居延汉简被世人熟知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孙建军透露,阿拉善正在建一个国际岩画博物馆,旨在揭示阿拉善岩画的世界意义。(完)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vip.163.com
(编辑:石建杭)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