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海珍弹奏独弦琴。文静摄
仲夏时节,滨海小城东兴暑气蒸人。苏海珍每天早出晚归,往来于京越非遗传承中心和东兴京族博物馆,一边教授独弦琴,一边履行馆长职务。
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位于我国海疆陆疆的交汇处,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京族的主要聚居地。京族群众世代靠海吃海,开海节是京族渔民分享收获喜悦的盛会。今年的开海节上,金滩分会场上演了百人独弦琴演奏。作为国家级非遗京族独弦琴艺术传承人的苏海珍,担起了培训与演出的重任。
参加这次演出的多是小学生。循着从孩子指尖蹦出的琴音,苏海珍俯身侧耳贴在琴上,一丝不苟地给独弦琴调音。
独弦琴,因只有一根琴弦而得名,是京族传统乐器。苏海珍的父亲苏维光一生致力于挖掘整理京族传统文化,母亲阮成珍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哈妹”(京族民间女歌手)。苏海珍与独弦琴结缘,也就顺理成章了。从8岁起,她就开始随母亲学习独弦琴和京族民歌。
1987年,苏海珍考进广西艺术学校,成为独弦琴专业唯一的学生,师从独弦琴演奏家王能。1994年,背上一把琴,苏海珍离家北上,到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主修声乐专业。临近毕业,活跃在京族传统歌节哈节舞台上的母亲告诉苏海珍:“不管外面的舞台有多大,你都要回来唱给父老乡亲听。”苏海珍深以为然,回乡发展。
“小时候学琴觉得苦,后来才慢慢明白父母的用心和独弦琴背后的意义。”回顾求学经历,苏海珍认为,这不仅是一条艺术之路,更是一条传承之路。
多年来,苏海珍登上的舞台不计其数,曾获得中央电视台西部民歌电视大赛弹唱组铜奖、第十四届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团体全国优秀奖等荣誉。“每当我登上舞台,我都认为自己代表着京族。琴声虽小,也能发挥它的影响力。”苏海珍说。
2005年,苏海珍走出国门,赴越南河内进修独弦琴。其间,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琴,高强度的学习状态令苏海珍压力很大,但她坚持了下来。“当你有深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不会偷懒。”
学成归来的苏海珍集众师所长,自成风格,首创边弹独弦琴边唱的表演风格,先后出版发行《海韵魅影》《海市蜃楼》两张独弦琴专辑。
唯有传承,才能让琴声不绝。早在2002年,苏海珍就培训了东兴市第一支百人独弦琴演奏队伍。近年来,从全市音乐教师独弦琴培训公益班、独弦琴社团公益课,到开设校外实训基地,苏海珍在独弦琴进校园的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她培训了近600名学员,其中不乏考入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的优秀学子。
“多一个人学习独弦琴,就多一份传播传统文化的力量。”苏海珍用“传播者”定义自己。
京越非遗传承中心初级班的吴雨潼今年8岁,学习独弦琴刚两个月。“学独弦琴完全是她自己的提议,她很坚定。”吴雨潼的母亲陈郭艳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传统的独弦琴多为竹制,摇杆硬,噪音大,年幼者学起来费力。2017年,苏海珍与丈夫时健智把自家的房子作了抵押贷款,用于独弦琴升级制作的研究。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苏海珍与时健智终于研制出材质轻便、音色清亮、功能齐全的多功能独弦琴,不仅得到业界专家与同行的认可,还填补了本地批量生产独弦琴的空白。其中,有两款琴分别被中国民族博物馆和广西民族博物馆收藏。
随着兴边富民行动的开展,京族群众念起了“边贸经”,吃起了“旅游饭”,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东兴。苏海珍说:“好日子给了我们展现京族文化的新契机。”
自2016年11月起,苏海珍担任东兴京族博物馆馆长。作为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项目之一,东兴京族博物馆成为展现京族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求学时,我一人一把琴就够了。但现在,我有更大的责任,学无止境呀!”苏海珍说。
9月8日晚上,广西音乐厅座无虚席,广西优秀原创作品音乐会《风情广西》在这里隆重上演。苏海珍左手摇柱,右手抚琴,一曲《祖国与琴瑟》婉转低回,扣人心弦。这是苏海珍在越南河内国家音乐学院进修毕业时演奏的曲子。时隔十余年,变与不变,尽在袅袅琴音中。
祝福
随着东兴开发开放步伐的加快,我们京族同胞的生活也日渐殷实。日子过好了,才能让琴声弹得更响,传得更远。琴弦虽一根,也能弹出各民族同胞的团结情。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将继续走在传播京族文化的大道上,让更多人听到京岛的声音。希望各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扬和发展,欢迎您到东兴京岛来!
(编辑:李华)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