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贵州凯里市凯棠镇十里福坡林下养鸡基地里,凉风习习。
龙塘村70岁老人王建明一现身,几百只鸡便向他跑来;老人“咕咕咕”几声召唤,山林远处的鸡像收到“命令”一样飞奔而来。
这片山上,长着向日葵、菩提、桃等经济作物。“为了林下养鸡成功,之前试种了很多农产品,都不成气候,2015年种上菩提树之后,发现吃菩提叶长大的鸡,肉质鲜美,市场一下子就打开了。”基地负责人、凯里市凯佛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荣杰说。
这片山,以前可没有这些“宝贝”。
“凯棠镇土地破碎,连片耕地少,加上坡陡,缺水,产业发展‘散弱小’。”凯棠镇组织委员杨再宏介绍说。
“最大的田只有两亩多。”凯棠镇新村村主任王庆炬说:“饮水主要靠挑井水,每到9、10月份井水枯了就彻底吃不上水。”
求变才能谋出路。该镇针对各村自然环境和人力资源等实际情况,探索出“易地发展产业、易地扶贫搬迁、易地就业”的“三易”模式,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的脱贫之路。
新村村是凯棠镇五个贫困村之一。为解决水的问题,新村村借助“兄弟村”南江村的力量,引水入村。有了水,村里和帮扶单位顺势而为,将传统水稻种植转变为稻田养鱼,实现“一地双收”。村里118户其中包括40户贫困户从中受益。
稻田养鱼让贫困户和村民直接受益,但“单打独斗”上不了规模,也难谈产业发展。为此,新村村采取易地发展产业,通过与养殖大户合作,借助良好的生态在白水村发展林下养鸡项目。
为了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难题,该镇“易地扶贫搬迁”和“易地就业脱贫”两项重点工作同时进行。目前,实施易地扶贫搬迁603户2946人,其中已入住387户1830人。
“盘活三块地(林地、宅基地、耕地)”,该镇整合土地资源,让群众以资金、劳动力入股等方式参加林下养鸡产业发展,每年参与年底分红。
据了解,今年以来,凯棠镇以“镇工贸公司+村集体公司+大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在十里福坡、掌甘、榜洞实施林下鸡项目3个,依托党建农业产业扶贫园中药材、葡萄等经济作物,采用“种养结合”的立体种植养殖方式,实施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优质林下生态鸡产业。
“用‘三易’来助推我们的脱贫攻坚,确保今年5个村全部出列,807人全部脱贫。”凯棠镇镇长顾军先很有信心。
(编辑:李鹏臻)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