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的怀抱里[傈僳族]】此路恒:峡谷深深,红歌嘹亮
来源:中国民族报 本报记者 肖静芳 发布日期:2019-08-1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此路恒(左)和合唱团成员正在排练。肖静芳摄


   祝福

   没有党的好政策,我们就过不上今天的好日子。我们唱红歌是发自内心的。新中国成立70年了,愿祖国繁荣昌盛,愿我们的好日子一直持续下去,愿我们的红歌一直唱下去!


   怒江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之间蜿蜒流淌,造就了深邃的“东方大峡谷”——怒江大峡谷。沿怒江两岸居住的傈僳族同胞,喜爱唱歌对调,尤擅无伴奏合唱,素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

   每逢周末或农闲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鹿马登乡赤恒底村委会的会议室都十分热闹,几十位傈僳族农民聚在一起,唱歌、排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一首首嘹亮的红歌从这个山中小屋传出,歌声在山谷中回荡。

   这是一个完全由农民组成的红歌团,没有任何资金支持,但团员们“一唱惊人”,9年来,从县唱到州再唱到省,唱上了国家级舞台。而这,都离不开农民红歌团的团长、创办者——此路恒。

   此路恒是残疾之身,小儿麻痹症夺去了他正常行走的能力。小学五年级时,他主动辍学,因为不能跑跑跳跳的自卑感总压迫着他,他不想呆在学校里被同学笑话。

   辍学后,随着年龄渐长,此路恒后悔了:“我再这样荒废着,就真成废人了!”母亲说:“你腿不行,脑子可好着呢!”一语惊醒梦中人。从此,他的人生字典里再也没有“自卑”二字。

   “我要自己干出点样子来,绝不能成为家里的负担。”凭着这个信念,此路恒活成了 “拼命三郎”。种菜种瓜、养猪养鸡,他样样尝试,“人一能之,己百之”。2000年,他敏锐地发现手工织的麻布虽然卖布利润少,但做成衣服能卖上好价钱,裁缝手艺大有可为。

   此路恒所在的赤恒底村,虽然家家有织布制衣的传统手艺,但家庭作坊存在布料粗糙、样式单一、工艺落后等问题,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了。此路恒便购置了缝纫机、边缝机、熨斗机等设备,从事新式的民族服饰加工制作。由于肯琢磨、下功夫,他设计制作的民族服饰款式新颖、做工精致,很快打开了市场。

   副业旺了,农民的主业也没丢。此路恒是福贡县第一批响应政府号召大面积种植草果的人。300多亩草果,每年带来收入20多万元。

   腰包鼓了,此路恒多年来埋藏在心中的音乐梦也被唤醒了,那就是组建一支傈僳族农民红歌合唱团。

   此路恒从小爱唱歌,妈妈的歌声给了他最初的音乐启蒙。小学辍学后,他没机会上音乐课了,就自己购买中小学的音乐课本,自学了乐理知识。21岁时,他到缅甸专修了1年合唱课程。热情和天赋,促使此路恒创作录制了一批民族歌曲,成了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傈僳阿此”。

   此路恒知道乡亲们中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爱唱歌的,2010年起便发动村民组建合唱团。但现实很快给了他当头一击。大家高兴时聚在一起唱唱歌、散散心可以,可是花大把的时间待在一起练歌,谁有这个闲工夫呢?村民们要务农、要打工,出去干活一天能挣100元,这是最现实的生计问题。

   “不务正业。”不少村民在背后指责此路恒,他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40岁之前没掉过泪,为了把红歌团搞起来,哭了有十多次。”此路恒说。

   压力之下,他也正视问题:怎么能让乡亲们心甘情愿留在合唱团呢?怎么能让大家不出远门就挣到钱、不为生计所苦呢?

   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带领大家一起致富。2013年7月,此路恒创建福贡群发民族服饰加工专业合作社,吸纳村民入社。在州县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合作社不断推陈出新,制作的民族服饰逐渐远销缅甸、新加坡、印度等国家。目前,合作社开发了包括民族特色校服等在内的30多种民族服饰,年生产能力达4万套。2017年,合作社收入达370多万元,带动40多户村民户均增收5万多元。

   “现在合作社社员全部是红歌团成员,我们劳动间歇就唱歌,唱了歌,干活的劲头更足了。”此路恒说。每次唱歌时,拄着拐杖的此路恒总是意气风发、精神饱满地站在最前面,充当领唱兼指挥。

   由于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们不太懂汉语,此路恒还使出浑身解数,同时向专家请教,亲自“操刀”,把30多首经典红歌翻译成了傈僳语。“首先歌词大意不能变,同时还要考虑押韵问题,对我这个小学没毕业的人来说还真是个挑战。”他说。

   如今,“农民红歌合唱团”已成功注册,目前合唱团有稳定的成员43人。红歌团所在的赤恒底村第四小组还成立了党支部,此路恒当选为党支部书记。

   用傈僳语唱红歌、颂党恩,这个农民红歌团逐渐唱出了风采,唱出了品牌。在云南省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汇演中,红歌团获得表演一等奖和组织奖。2013年,红歌团代表云南省参加中国第十届艺术节“群星奖”汇演,获得很高的声誉。

   “唱红歌的时候,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流泪。在我心里,党就是亲爱的妈妈。没有党,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此路恒说。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