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来源: 李湘黔 董晓辉 发布日期:2019-08-0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乎国运。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经过长期努力,民生福祉持续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显著提升。

  坚持党的领导,为实现民生与发展有机统一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有机统一的根本保证。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结合不同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变化,妥善处理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关系,并实事求是地随着实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等思想,为我们推进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统一提供了宝贵财富。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根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基本国情,针对平均主义和长期粗放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强调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明确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问题开始显现,我们党及时总结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提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促进共同富裕,在社会保障体系、个人所得税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有效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社会保障更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把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才能把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统一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中去,体现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上来。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为持续不断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是民生改善的物质基础。实现高水平民生,最根本的要靠发展经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立足中国实际,把握发展大势,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强调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实践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进一步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赋予“发展是硬道理”更加鲜明的目标指向,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开辟了我们党发展理论的新境界。要坚持创新发展,增强发展动力,提高发展质量;坚持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开放发展,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坚持共享发展,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要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一步把“蛋糕”做大,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民生改善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坚持民生为指南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民生是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南针”。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未来社会中,“生产将以所有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经过长期持续努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粮票、布票、肉票、鱼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在迈向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建立了覆盖13亿多人的全球最大社会保障网,创造了每年减贫1300多万人的脱贫奇迹,在中国大地上书写了辉煌的民生篇章。

  要持续不断改善民生,既能有效解决群众后顾之忧,调动人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又可以增进社会消费预期,扩大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内生动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这方面的问题解决好了,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国家发展也才能具有最深厚的伟力。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决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既要通过发展经济为持续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又要通过持续不断改善民生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有效需求,实现二者有效对接、良性循环、相得益彰。

  坚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民生工作面临的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也发生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对收入稳步提升、优质医疗服务、教育公平、住房改善、优美环境和洁浄空气等有着更多更高层次的需求。要适应这些新形势新变化,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抓好。在就业方面,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在脱贫方面,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要在精准精细上下功夫,既注重把握共性问题,又有针对性地查找和解决个性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在教育方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在医疗方面,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在养老方面,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民生改善有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将收入提高建立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将福利水平提高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锲而不舍向前走,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多做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重点民生工作,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归宿,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作者: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教授;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副教授)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