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互嵌式社区建设的“融”文章——以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芝兰社区为例
来源:中国民族报 朱贞 张建军 发布日期:2025-05-0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是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碶街道芝兰社区以“融”为发力点,全方位建设互嵌式社区,推动各族居民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实现全方位嵌入,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融居,拓展公共空间

  立足社区实际,塑造空间场景。社区公共空间是社区居民的公共活动场所,是形塑居民关系的重要场域。芝兰社区立足14个民族的居民在这里共同生活的实际,建设“石榴籽知识馆”“石榴籽展厅”“石榴籽议事厅”等公共空间,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展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受居民欢迎。因地制宜盘活碎片空间,整合“妇女儿童驿站”“向日葵亲子小屋”等功能,打造“儿童之家”。利用社区教育空间,设置社区书房、自主学习空间、亲子绘本馆、四点半学堂、儿童创意街市、幸福学堂等,丰富各族青少年课余生活。

  听民意、集众智,升级公共空间。芝兰社区通过改造商讨会、民情恳谈会、公示改造方案、发放改造征求意愿表等方式,收集民情民意,引导各族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公共空间升级改造。例如,建设文娱活动室时,将社区活动照片挂在墙上展示,把居民制作的艺术作品陈列出来,拓展各族群众交流互动的公共场所功能,拉近各族群众之间的距离,增进情感。

  融合,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凝聚治理合力。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区。“单兵作战”转为“协同善治”,是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重要路径。芝兰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片区“大党委”领导下,加强资源联通、治理联动,凝聚治理合力。强化党建引领,结合社区实际,设立网格党支部、功能性党支部,提升社区治理实效。发挥社会团体力量,以民族工作统筹室为中心,以8个服务之家为平台,联络社区各社会组织,打造“1+8+N”组织网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点的辐射状工作模式。

  优化服务供给。在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中,社区不仅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更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的关键环节,其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芝兰社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常态化收集各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服务诉求,帮助各族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加强与辖区内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输出地的联系对接,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宁波就业创业、社区融入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优化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帮助各族群众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

  创新治理模式。一是完善工作制度。芝兰社区制定有困难必到、有患病必到、有红白事必到的“三必到”制度,重大节日必访、困难家庭必访、生病住院必访、新增流动人口必访的“四必访”制度,以及邻里结对认亲等制度,加强落实。二是开展服务创新。引导各族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成立志愿者队伍,开展助困帮扶、纠纷协调等志愿服务活动。三是设立服务中心和服务热线,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扶贫帮困等30多项“一站式”服务,让各族群众真正融入社区,找到“家”的感觉,提升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融心,繁荣社区文化

  创新文化建设载体、方式和途径。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做好文化建设,要以文化传递主流价值、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芝兰社区依托社区“民族之花”文艺轻骑队、民族啦啦队等团体,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五彩霞裳》《卓玛》《唐古拉风》等文艺作品,形成了融知识性、娱乐性、健身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特色文化品牌,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依托“石榴籽知识馆”“石榴籽展厅”“石榴籽文化长廊”等文化阵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良好家风进家庭,和睦友爱进邻里,文明新风进社区”等活动。组建了一支由党员干部、先进典型、“五老”人员、文艺工作者、科普工作人员等组成的“石榴籽宣讲团”,通过知识讲座、专题培训、上门讲解、空中广播等多种形式,传播文明新风尚。

  建设网上美好精神家园。芝兰社区充分利用各类社交平台,分享民族团结进步主题视频,结合时事要闻、社会热点,开展数字化、情境化、案例式、互动式宣传教育,让“四个与共”“五个共同”根植各族群众心中,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融情,深化情感连接

  拓展生活交往。深化情感连接,是建设互嵌式社区的重要面向。芝兰社区以邻里节为依托,常态化组织开展各族居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为各族群众交流搭建平台,倡导以邻为伴、与邻为善。依托“银辉之家”“邻里之家”等阵地,开发“居家+社区机构+智慧养老”模式,通过网格包干、“老老”结对、银龄互助方式,把关心关爱老年人落到实处。连续多年组织“欢乐团圆年·幸福满家园”全家福拍摄活动,为各族居民拍摄新年全家福,定格一个个小家庭的幸福瞬间,汇聚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美好群像。

  创新活动形式。一是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融情联谊活动,整合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小组、特色餐饮小组、各民族联谊小组等,举办“舌尖上的美味”美食节、红色精神宣传、“重阳聚会”等活动,让各族居民在共享中华美食、共传红色文化、共建深厚情谊的过程中,激发情感共鸣。二是持续举办“各族齐相聚、欢乐一家亲”文艺晚会、“和谐花香飘社区、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汇演,促进各族居民心手相牵。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