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搜索
首 页
新闻
民族工作
观点
理论
文化
宗教
专题
视频
资料库
中国民族报电子报
道中华
繁体
首页
>
首页
>
理论/文史
>
文史
译书活动与文化认同
辽宋夏金元时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空前活跃的时期,契丹、女真、党项、蒙古等民族文字的创造正是这一时期文化交流的产物。文字的创造极大推进了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随之开展的译书活动又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深入。
2023-07-19
从铜鼓纹饰看岭南地区“三交”
铜鼓作为一种古老的器具代代相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既是文化延续的象征,也是各民族共创、共享、共传的文化符号,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互鉴、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2023-07-18
加强长征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
城步苗族自治县地处湘西南,沅江支流巫水上游,是一片红色的土地。红军长征曾两次经过城步,留下了红军桥、红军亭、红军楼、红军故事等大量红色文化遗产。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赓续红色血脉。
2023-07-13
从清代方略看清朝统治者的民族观
方略,又称纪略,是古代官修史书的一种形式。方略在重大军事行动结束之后编纂,内容大多直接取自战争及善后工作的相关档案。与其他体裁的史书相比,方略对史料的加工整合程度较浅,因为方略不是单纯的史书,它将相关档案吸纳到一部成体系的书中,贮藏于宫廷机要之地,主要是为将来可能发生的战争提供决策依循。成体系,...
2023-07-12
铭刻在南京地名中的文化记忆
地名,承载着大量历史记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行走在南京的大街小巷,就如同徜徉在六朝古都两千多年的时光长河里,每一条街名几乎都有历史的渊源,每一个巷子几乎都有美丽的传说。朱自清曾说:“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南京是我国东部较为典型的多民族共居的城市,地名中也留存着各民族交往...
2023-07-1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意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把今天的中国建成一个文化强国,能动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时代肩负的文化使命。完成这一文化使命,需要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这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得以建构的重要前提。
2023-07-10
最前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央统战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网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