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习近平总书记对几代考古人工作的肯定,令参加探源工程的20多个学科的400多名学者非常激动。...2023-05-27
  • 弘扬“两路”精神:保畅通,助发展,促团结  2014年8月,在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60年来,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2023-05-25
  • 从安乐垒到正定城:一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浩歌  正定西依太行,北靠恒山,南邻滹沱河,东接华北平原,地理位置险要,历史上长期是河北中南部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从慕容鲜卑建安乐垒,到拓跋鲜卑将常山郡治所迁至安乐垒,民族融合的脚步在这片土地上从未停息,频繁的经济交往、文化交流、移民交融等活动,镌刻在千年古城的历史嬗变中,映射出各民族交往交流...2023-05-24
  • 昭陵蕃酋像:唐朝民族关系的见证  昭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九嵕山的主峰上,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九嵕山主峰由九道山梁汇聚而成,东西两侧沟壑纵横,气势磅礴。昭陵总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周长60公里,开创了唐代帝陵“因山为陵”的先例。昭陵周围分布着200多座皇亲国戚与文武大臣的陪葬墓,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陵墓,也...2023-05-23
  • 红色文献在广西的早期传播  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广西有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学习和生活。他们广泛地接触先进思想,同时心怀家乡,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广西广泛传播,为思想启蒙和政治动员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红色文献早期广泛传播于广西,起始于外部邮寄或赠送书刊供先进分子学习,继而由广西先进分子购买、创办、发行进步书刊...2023-05-18
  • 南诏德化碑:意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丰碑  在云南大理市太和村西面的南诏太和城遗址,有一座高大的古碑巍然矗立,这便是已有1200多年历史的南诏德化碑。经过岁月洗礼,南诏德化碑上的文字已斑驳,但镌刻之迹依然遒劲有力,诉说着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演进的悠悠往事。2023-05-18
  • 最前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