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宁夏多民族社区互嵌促“三交”,团结一家亲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刘俊义 发布日期:2025-04-2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对“银川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给予肯定,这是对宁夏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巨大鼓舞。近年来,宁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从基层社区抓起,把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作为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建设80多个互嵌式社区,推动69个完整社区建设试点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所有市、县(区)全部创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为宁夏的首府银川市近期制定了工作方案,全面系统的实施“银川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品牌行动,不断地将社区民族团结工作推到更高的阶段。

 

  引领社区建设,共创和谐之家

  “社区党组织是党联系基层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在社区中发挥领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宁夏社区,语重心长强调,“社区党组织建好建强了,社区工作就有了主心骨”,为基层社区凝心聚力建好和谐家园指明了方向。

  想群众之所想,建群众之所需。宁夏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更好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紧紧围绕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把服务老百姓的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

  “我们的食堂窗明几净,设施完善,菜品齐全,解决了居民‘一餐热饭’的问题。”长城花园社区党委为解决独居老人日常吃饭问题,把办公用房改造成“老饭桌”,书记带头,党员纷纷行动,有的争取补贴资金,有的联系直供食材,有的协调爱心捐赠。如今,老年助餐点拓展成520多平米的社区大食堂,居民们吃得热乎乎,聊得心里暖乎乎。

  颐和城府社区党委争取1160万元,实施良田渠亮化改造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86万平方米,让昔日垃圾堵塞、杂草丛生的“龙须沟”变成了2万多各族群众健身运动、休闲娱乐、人人共享的“西花园”。

  增强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大格局最终要落到社区。在宁夏,群众已经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人翁”。

  雁岭社区将128栋楼335个单元划分为17个网格,组织300余名在职党员,选聘128名网格协管员,组建“小巷管家”,建立“石榴籽议事长廊”,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雁岭格格”社区治理品牌远近闻名。

  走进汉源社区,“居民议事”如火如荼,针对停车位不足问题,居民代表、物业、业委会共谋共建,新增138个车位;业主反映充电桩不够用,社区迅速协调增添充电桩26个……去年以来,社区通过“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解决急难愁盼问题87件。

  建好移民转型融入“大熔炉”。以闽宁镇为代表,宁夏扎实推进整县整镇整村移民,社区(村)成为移民群众新生活的起点。

  “我手里这只孔雀挂件是布艺编制的,寓意着吉祥如意。”在星海镇新民社区“沐恩巧媳妇”直播间人气满满。在这个社区,2000多户居民都是从西海固6个乡镇搬迁来的。13年前,大家搬到这里时,人生地不熟。社区整合资源成立党群服务中心,宣传移民政策、推介就业岗位、落实社会保障,引导移民群众逐渐适应了新生活。

  幸福社区安置了15个乡镇83个行政村的劳务移民,社区党支部探索“转、融、治、富”四步法,引导各族居民转变思想观念,融入社区大家,共治和谐家园,把更多精力用在勤劳致富上,仅5年多时间,人均收入就由刚搬迁时的9000元增加至17500元,1000多户居民共同谱写“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幸福故事。

  

  做实社区服务,共聚互助之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社区为老百姓服务最直接。今年,宁夏率先出台《关于建立社区服务清单体系 提升全区社区服务水平的意见》,为社区开启暖心服务模式注入了强劲动力。

  互助服务搭起邻里守望连心桥。走进宁夏各个社区,便民服务网点、志愿服务队员、爱心服务驿站不时映入眼帘……

  在金花园社区,70多岁的“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风风火火地忙碌着,在她的带动下,“王兰花热心小组”吸纳10万名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社会公益,培育出“五朵金花”宣讲队、“红管家”服务队等7支志愿队伍,一朵“兰花”芬芳全城。

  利民社区成立“微组织”,开展“网格走访”“网格宣传”“网格问暖”,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开辟“微窗口”,发挥社区“民族工作服务站”职能,为各族群众设立“绿色服务通道”;建立“微热线”,与居民保持实时互动,提供代购、代办、代缴费等服务;搭建“微平台”,加强与辖区社会组织、养老机构、企业商家互动,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助圆“微心愿”,发动联合党委成员单位党员及社会爱心人士“一对一”认领,帮助居民所愿皆成,“五微”服务无“微”不至。

  庆春社区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打造“一岗一店带动一片”红色商圈项目,鼓励超市、干洗店、药店、牙科诊所等12家商户参与社区积分兑换,为居民提供兑换200余次,认领20名孤寡老人、残疾人,开展公益服务300余次,受益5000余人。

  就业是民生之本。宁夏各社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统筹推进民族团结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指示,立足自身职能,扎实做好稳就业促增收工作。

  镇河塔社区属易地扶贫搬迁大型集中安置社区,总面积3000平方米的就业帮扶车间吸纳65人家门口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解决150余人就业,实施湖羊托管分红政策让1857户脱贫户年收入增加314元。

  “我也没太多技能,社区就业创业服务站千方百计帮我找工作,真是太感谢了。”胜利街祥和社区居民马丽媛感激地说。祥和社区新时代就业创业服务站成立以来,依托“大数据+铁脚板+线上线下‘1311’”模式,累计摸排企业信息4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920个,促进稳定就业440人。

  搭建“异地有家,他乡有爱”服务平台。宁夏注重发挥社区功能,做好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让他们融在当地、乐在塞上。

  共享社区组织居民与来宁求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结干亲,促成23户热心家庭与30名大学生结亲共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王菊茹被亲切地称为“宁夏妈妈”,带动西夏区66个家庭与74名大学生成为一家人。

  瞿靖镇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大地蔬菜种植,吸引了许多来自云、贵、川等外省(区)的务工人员,其中有苗、彝、布依等多个少数民族。瞿靖社区成立“异地有家”服务站,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安全住房、医疗保健、子女就学等“一站式”服务。目前,瞿靖镇已建成1个镇级、10个村级“异地有家”服务站,4800多名外来少数民族务工人员与当地群众其乐融融。

  

  丰富社区活动,共享团结之乐

  社区文化活动是促进各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常态化开展五彩缤纷的群众性活动,已成为宁夏社区的靓丽风景,吸引各族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从“陌邻”到“睦邻”。

  “共上一堂课”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玫瑰园社区持续开展“小宁大讲堂”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活动,组织群众观看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故事、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文明的宁夏印迹、“三交”史话等系列动漫视频,让“网红资源”从线上走到群众身边。

  茹河街社区是彭阳县“十三五”劳务移民最大安置点。在社区就业车间,“山海情 一家亲”、“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等宣传标语抬头可见,移民群众在生产线上共同擦亮“六盘山下石榴红”的铸牢品牌。“宝妈”员工马小花幸福地说,“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还能带娃,都是党的民族政策好,中华民族大团结好”。

  万盛社区创新开展“党史学习课堂”、“侨界榜样分享会”、“万盛好声音共享直播间”等互动式学习教育活动50余场,广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侨胞群众厚植“根、魂、梦”。

  “百家宴”升腾烟火里的邻里情。走进幸福社区大院,大壶的八宝茶已经泡好,十几条长桌上摆满了爆炒羊羔肉、油香、烩菜、大盘鸡、烫面油香等当地特色美食,用最具烟火气的方式,让百家成一家。

  府佑水香社区200多名居民围坐在餐桌前,有说有笑、亲如一家。“石嘴山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城市,五湖四海的人在这里相聚,我也在这里有了自己的小家。”来自新疆的居民地娜拉·阿木农微笑着说道。

  “社区邻居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智润心。在新墩花园社区,原创舞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正紧张排练着。社区不断挖掘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组织开展文艺会演等活动。居民纷纷表示,“在社区大家庭里,越走越近、越融越亲”。

  新华社区依托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民族团结进步月等,开展“文化下乡结出石榴籽 铸牢民族团结情”文艺汇演、“民族团结携手行 ‘粽’享端午睦邻情”端午游园、“月满中秋迎国庆 籽籽同心睦邻情”等群众性文化活动18次,1800多名群众乐在其中。

  黄河花园社区组建黄河书画苑、爱追梦文艺队等4个群众文艺组织,开设民族舞蹈、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10余个培训班,吸引1000余名群众参加,开展“粽叶飘香迎端午 共话民族团结情”等活动50余场次,引导各族群众共学共乐。

  黄河春水暖,三山染鹅黄。春风里的塞上江南,宁夏各族群众沐浴着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的温暖,奋进在“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新征程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的幸福图景徐徐展开、未来可期。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