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形成了肉牛养殖、香菇、旱稻种植等七大支柱产业,村集体产业产值达4000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300余万元,促进了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河南省汝阳县三屯镇东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丁建胜自豪地说。
东保村总人口4800多人,生活着汉、回等各族群众。近年来,在汝阳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支持下,东保村大力发展产业,积极参与“同心圆·共发展”活动,与周边村结对共同发展,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村民委员会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东保村统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果,是汝阳县以争创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契机,“五抓五促”深入推进创建工作走深走实的缩影——
抓体制机制建设,促责任落实。将“铸牢”纳入党建考核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政绩考核、文明单位创建审核;把创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明确各部门、各乡镇分管领导、专干,保证全县上下民族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抓教育宣传,促主线聚焦。县委统战部成立宣讲团,利用县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各主体班次,开展“铸牢”培训。在全县机关、中小学组织开展“学、读、悟、践”党课(团日、队日)活动。打造张明禄烈士陵园等11个县级教育实践基地,做好社会宣传,实现“铸牢”教育有形有感有效。
抓经济发展,促共同富裕。以东保村为示范引领,引入专业团队对特色村寨进行总体运营谋划,通过数字化平台建立村集体、村民、市场主体之间的有效利益联结。全县形成农业特色产业村50余个,“农业+文旅”结合村20余个,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抓活动载体,促广泛“三交”。以城关镇桃园社区为总站,创建“红石榴家园服务站”,建立沟通联络服务机制,为各族群众提供均等化服务。先后选派4名干部参加援疆工作,县总工会协调投入援疆资金近400万元,不断巩固拓展援疆成果。
抓严守底线,促和谐稳定。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综治中心,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坚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我们将持续提升政治站位,全面做好示范县创建工作,促进各族群众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生活上相互融入、情感上相互亲近,画好民族团结进步最大‘同心圆’。”汝阳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赵青海说。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