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课,一定要会玩!”
来源:中国民族报 邓宝怡 颜乐怡 发布日期:2025-03-1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在学生眼里,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潘俊是一个“鉴宝人”。他走访乡村与城市,收集传统艺术精品,将剪纸、蜡染、漆器等民俗瑰宝带入课堂,让学生在亲手摸、亲眼看中感受艺术魅力。“潘老师的课让我们能自由发挥创造力!”动画2302班的李了一感叹。

  在课堂上,潘俊坚持贯彻“看、学、玩、演”教学理念——“看”是老师备课时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要途径;“玩”则是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放松地创作作品;“演”是推动学生的作品走向社会,感染更多人。

  “动画专业的课程会‘玩’还是很重要的。”在“动画表演”课程中,潘俊让学生模仿动物甚至铅笔、橡皮等事物,尽可能摆脱电脑和画笔等工具的限制,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提高联想能力,勇敢地表达自己。

  2022年端午节,潘俊在中南民族大学光谷美术馆策划皮影展演,吸引社区孩童驻足,学生作品收获赞誉。这种认可形成良性循环,反哺学生专业学习热情。

  潘俊主张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倡“将自由度还给学生”。他认为,教师只需“抛砖引玉”,讲授技能与审美知识,最终创作还是要靠学生自身的探索。在“民族民间美术”课上,他要求学生调研家乡民俗,以实物展示为主、理论讲解为辅,甚至将时事热点融入教学,拉近艺术与生活的距离。

  时代在发展,教学方法与内容自然也要与时俱进。针对以往口传心授方式在现代美育教学中效果不理想等痛点,潘俊构建起国际在线课程—皮影数字博物馆—地理信息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创新工坊“五位一体”美育模式,并主持了多项课程,编写学生扫码即可自主学习的新形态教材。

  在潘俊的指导下,中南民族大学学生先后斩获多个全国性大学生赛事奖项,并在“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银奖,实现美术学院A类赛事“零的突破”。

  “我们不仅是创作者,更是文化传播者。”秉持这一初心,2023年,潘俊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作皮影剧《唐蕃古道》,带领学生在图书馆、学校、武汉国际双年展进行公益演出。剧目被“学习强国”平台、武汉电视台等媒体报道,成为学校特色课程名片。

  为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潘俊要求学生深挖古典文化内涵,并将其融入创作。2021级研究生陈达制作动画短片《问天》时,潘俊引导其思考古今中国人对宇宙的认知变迁,结合航天梦想诠释探索精神。“潘老师的耐心解答和深刻见解,常常让我在迷茫中找到方向;他的独特视角和广博知识激发了我对学业的热情。”陈达感激地说。

  从教近20年,潘俊始终践行“四有”好老师理念,“2022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优秀指导教师、第七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见证了他推动高校美育发展的坚实足迹。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