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工作干在前——访甘肃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委党组书记、主任赵凌云丨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5-02-0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2024年,甘肃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锚定“走在全国前列”奋斗目标,下定决心、苦干实干,打破常规、创新实践,全省民族工作提质增效、争先进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探索了甘肃路径,提供了甘肃样板。近日,中国民族报记者对甘肃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委党组书记、主任赵凌云进行了专访。

  记者:“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为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甘肃推出了哪些有力举措和做法?

  赵凌云:甘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提升政治能力、落实政治责任,持之以恒增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力、组织力和号召力。

  党的领导坚强有力。甘肃省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推动各级党委认真履行主体责任。2024年,省委常委会会议6次研究民族工作,省委主要领导专题听取民族工作汇报,出席《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甘肃卷》编纂工作汇报会并作安排部署。各级党委主要领导带头抓民族工作,积极参加“一把手”谈“铸牢”活动,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

  围绕重点共同发力。省委、省政府印发贯彻主线的《实施方案》,支持甘南州建设“铸牢”样板区、临夏州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省人大常委会出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决定》,省政府将“铸牢”写入《立法程序规定》,省政协制定聚力推动“铸牢”的《行动方案》并开展监督性检查,所有民族州县制定贯彻落实主线的若干措施,形成了全省各级各部门大抓民族工作的浓厚氛围。

  推动落实持续加力。建立民族工作协调机制,修订省民委委员单位和民族工作重点联系单位职责及工作制度。省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会议9次、省委统战部部务会25次研究民族工作重大事项。制定全省民委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工作方案和具体举措,推动中央和省委关于民族工作的部署落细落实、见行见效。

  记者:过去一年,甘肃在推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铸牢”宣传教育方面有何具体举措?

  赵凌云:甘肃省积极构建“铸牢”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切实把“铸牢”主线贯穿到宣传工作全过程,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加强各类宣传阵地和载体建设,形成宣传工作的上下联动机制,推动全省“铸牢”宣传提质增效,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

  “铸牢”教育精准有效。大力实施“铸牢”教育“石榴籽”工程,制定全省深入开展“铸牢”教育的《实施意见》,着力构建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常态化机制;将“铸牢”纳入全省干部网络培训必学内容,举办“百场万人”大宣讲1965场、受众32.59万人次,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活动,建立健全宣传教育体系,提升宣传教育实效。

  理论研究成果丰硕。一年来,甘肃高质量编纂完成《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甘肃卷》270万字,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举办甘肃各民族“三交史”系列讲座,推动成果转化运用。首次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民族工作专项研究451项,举办河西走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与兰州大学共同承办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年会、与省高院共同承办第四届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与司法实践研讨会,编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动态》24期、《甘肃民族》杂志4期,积极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体系。

  宣传月活动反响强烈。创新开展第21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省级层面实施4个主题周和15个专项活动,在甘肃卫视、甘肃日报开设专题、专栏,各类媒体推出相关图文、视频、微动漫、H5等报道近15万条(篇),阅读量达1.2亿次。

  文体赛事精彩纷呈。组团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历届最好成绩;举办第二届“石榴杯”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文艺会演,分片区展演17场,线上播放量超过600万;与省文旅厅共同举办全省民歌大赛,征集民歌410首;开展民族地区校园经典诵读暨推普比赛系列活动,81万人次线上线下观看决赛;首届“铸牢”文创大赛评出获奖作品1157件,新媒体创意大赛线上播放量超过2700万;国家民委“道中华”开展的有奖知识竞答参与达30万人次……文体赛事推进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记者:甘肃省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面,有哪些创新思路和举措?

  赵凌云:去年以来,甘肃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深入持久开展创建工作,创新提质推动“五个全覆盖”,聚力聚势落实“三项计划”,谱写了全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民族地区资金投入持续加大。据统计,2024年为甘肃民族地区分配下达财政衔接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31892万元,助力乡村振兴。成功举办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确立县庆重点项目39项10.6亿元,落实民生项目补助资金1500万元。瓜州县被国家民委确定为共同现代化试点县。

  不断深化“联创共建”。去年以来,甘肃省纵深推进“一廊一区一带”创建行动和“七+N进”活动,积极带动嘉峪关、天水、定西3个牵头市分片区制定实施方案,开展互观互检等联创共建活动,推动创建工作增点延链、增量扩面、增效提质。陇东陇南片区4市与四川省广元市联创共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长廊,河西走廊片区5市与内蒙古阿拉善盟、新疆哈密市等开展甘青新蒙四省(区)八市(州盟)联创共建系列活动。沿洮沿黄片区5市(州)和金昌市在积石山县举办“红石榴”专场招聘会等活动。2024年,全省10个集体、10名个人荣获党中央、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

  创新开展“五个全覆盖”。通过分片区举办培训班15期,实现1356名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培训全覆盖;通过开展专题宣讲,实现对全省50所高校、9000余名教师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宣讲全覆盖;通过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进课堂,实现全省50所高校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全覆盖;通过线上线下培训,实现3.2万名导游从业人员“铸牢”培训全覆盖;审定导游词解说词500多万字,实现景区景点和文博场馆导游词讲解词修订完善及展陈提升工作督促检查全覆盖。

  全面实施“三项计划”。2024年,甘肃累计组织实施省级试点示范项目53个、585万元,带动市县实施项目162个、880万元;组织2075名各族青少年到北京、天津等地学习交流;累计建设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示范社区51个,打造旅游精品路线21条,敦煌市被国家民委确定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试点城市。

  2025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甘肃省民族工作创新深化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甘肃将以“紧紧围绕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全国一流民委,走在全国前列”为目标,以推动实现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为抓手,细化实化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保持十足干劲、大胆探索创新,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贡献力量。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