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不停,总会有新发现。亲临现场,总会有新感受。1月中旬,我跟随中央行业媒体2025年“新春走基层”采访团踏上了云南之旅,采访泸水市称杆乡邮政所所长兼投递员桑南才。
岁末寒冬的夜里,我们一行从大理机场赶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行走在大山之间,朦胧的月光下,记不得穿过多少条隧道,跨过多少座大桥。
曾几何时,激流翻卷、夺路狂奔的“野性怒江”和峰峦叠嶂的高黎贡山,对于怒江的游子、求学的孩童、重病的老人,都是难以跨越的天险。
怒江州地处横断山脉腹地,98%以上的国土面积是高山峡谷,1954年怒江州成立时,境内没有一条公路,没有一座桥梁。党没有忘记生活在高山峡谷间的各族群众,怒江儿女没有在恶劣的环境面前止步不前。
70年间,梦想照进现实,怒江人民终于实现了“出门有路、抬腿上车”。如今,这些蜿蜒在高山峡谷的公路,是联系各族群众的纽带,是各族百姓通往大山外的出路。
改变,从1999年开始。随着独龙江公路贯通、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通车,峡谷之间独龙江乡的各族群众彻底告别每年长达半年大雪封山的历史。一条路改变一个乡,改变了几千名各族群众的生活。
云南的邮路、居民出行主要是依靠公路发展起来的。
“建成各类跨江桥梁160座,完成‘溜索改桥’工程36座,全州农村公路里程达6375.752公里,建制村实现100%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
这些数据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怒江人民“一步跨千年”的人间奇迹,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庄重承诺的最生动诠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云南,心系怒江。“一次批示、一次会见、一次回信”,尺素情深,纸短情长。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2024年9月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桑南才颁奖,与他亲切握手。
在边境村勒墨村山顶桑叁那家采访时,桑叁那紧紧握着好兄弟桑南才的手,动容地说:“我也想握一握习近平总书记的手,感谢他对我们的关心关怀。总书记把我们各民族放在心里。请记者朋友们把我的感激之情带给总书记。”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在这一刻具象化了。
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不仅要看抽象的数据指标,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这一条条在高山峡谷间蜿蜒的道路,四山三江各族人民幸福的微笑,不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体现吗?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路在脚下,梦在前方。如今的怒江,峡谷大地,江河奔腾,千峰叠翠,新景如画。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